草原文化

【内蒙古】时间:2023-08-26      来源:本站      

1702969883388.png

        草原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文化是草原文化。草原文化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且面积广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草原地域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各草原地域为主体,属于“欧亚草原走廊”(北纬40度至50度之间)的中东段,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环境气候特征,是我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该地区的各民族由于与环境的互动创造了多元的经济形态和民族文化。在中国,草原是“最大的自然 生态系统”,因此,在地域文化中,草原文化相较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来说,其地域分布更广阔、生态功能更全面。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多内涵、多风格、多色彩、多特质相统一的文化,它伴随着中国各民族分进、融合、共荣的过程而形成与发展。深化草原文化研究,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草原文化的内涵

        草原文化以天地人和谐相处为根本特质,崇尚自然,是历史、民族、民俗和当代文化等多方面文化的集合。草原文化具有历史传承的悠久性、区域分布的广阔性、文化创 造主体的多元性、文化的开放性的特征,其核心理念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是草原丝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团英认为,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从草原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看,它几乎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重要发展阶段。从草原文化的传播范围、分布区域看,它遍布于世界很多地区。我们研究的草原文化是一种特指的草原文化,是指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载体、由生息在这里的先民特别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和族群共同创造的文化。研究表明,草原文化并非是单一、简单、甚或是“荒蛮”、“粗野”的文化,而是一种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的复合型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同是人类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伟大文化成果,同是我们必须继承、发扬的优秀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张久和表示,从文化构成上看,草原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游牧和农耕两大文化成为草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特点。史实证明,蒙古高原是多民族生息繁衍的所在,也是多种文化碰撞交汇的重要地区。战国以来,内蒙古高原上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文化、军事文化的历史发展演化,奠定了独具特色的内蒙古区域历史文化的基础,多元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使古代内蒙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也一直影响着内蒙古地区后来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草原文化的重要性

        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内蒙古科学发展,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文化 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内涵丰富的草原文化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促进亚欧文化交融。弘扬草原文化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坚定草原文化自信弘扬优秀草原文化,努力实现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奋斗目标,是内蒙古文化建设的根基所在,是全面增强民族 团结凝聚力,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

        罗新表示,在充分考虑草原社会及其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的基础上,我们对草原民族的伟大文明成就,对他们在东亚历史上的伟大贡献,才能有全面的评价。比如,草原社会在数千年的历史运动中,由于来自不同地域的不同族群在不同时间内的剧烈接触和持久交往,草原社会最终完成了一体化,即完成了民族融合和社会整合,其伟大成就表现为近代蒙古族成为草原上的主体民族。这不是一个突然的和偶然的历史事件,不是个别英雄人物和某一政治体独自的历史功绩。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和草原上出现第一批游牧人同样悠久。草原上的每一个游牧政治体、每一波民族迁徙浪潮、每一场部族冲突,都是这个一体化历史运动的一部分。因此,匈奴、鲜卑、突厥、契丹的那些政治体,都分别推动着草原社会一体化的运动,也就分别代表着一体化历史运动的某一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历史成就,都应当被充分估价。

        草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中国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随着草原沙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草原优秀文化传承面临挑战,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提升。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草原生态 和文化保护认识不足;第二,对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草原生产技术条件落 后;第三,草原沙化、退化形势依然严峻。与此同时,草原文化旅游滞后于生态旅游等结构缺陷十分突出。


        草原文化传播的手段

        文化遗产的发掘研究夯实了草原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日益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民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旅产业方面来看,弘扬草原文化,要通过推进草原文旅产业的紧密融合,用草原文化来充实旅游产业的新内容和形式。毅松(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认为,草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品性,多年来深受世人的关注和赞赏。草原文化要实现与现代文明的对接,实现与现代文明的双向融会,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打造草原文化品牌,赋予草原文化自然、雄浑、辽阔、神奇、委婉的品性以时代精神、时代风貌。草原文化是数千年来由草原上各民族创造的,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又具有绿色生态、天然和谐的秉性,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着力打造草原品牌,首先要发掘草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可感知的、形象的文化层面入手,深入发掘凝结着千百年来草原民族的历史创造,揭示其中理性的、个性化的文化内涵。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才能提升草原文化品牌价值。其次要构建草原文化的品牌群体。目前内蒙古的“伊利”、“蒙牛”、“鄂尔多斯”以及“乌兰牧骑”、“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等,都已经成为知名品牌享誉海内外。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发挥内蒙古的经济文化资源优势,开拓创新,体现特色,打造更多的具有竞争力和魅力的草原文化品牌。

   

        相关论文

        [1]郁涯,赵矗.草原文化品牌构建及数字化设计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10):95-97.

        [2]张志勇.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3,(08):18-20.

        [3]李皓玥.管窥乌兰杰学术研究特点——以《草原文化论稿》为例[J].戏剧之家,2023,(10):196-198.

        [4]陈英哲.基于中华文化认同视角的呼伦贝尔历史文化遗产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0):73-76.

        [5]刘欣,梁晰.民族变迁、经济形态与文化传承——评《草原文化的历史变迁》[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06):129.

        [6]邢莉.中华文化共同体建构视域下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05):88-96.


        相关报道

        城呼和浩特:文化风景看得见

        以草原文化资源丰富北疆文化内涵

        草原文化是什么?听他们说

        鄂尔多斯草原文化的特征

        弘扬草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相关图片

1702969883388.png

1702969087480.png

1702969102919.png


1702969911722.png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乃林高勒的草原风光。


本期编辑:张晶

图文来源:网络

资料来源:综合自网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