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爱在。------《山海经·大荒西经》
巫溪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巫文化”发源地。巫溪,唐尧时属巫咸国;虞夏时属巫臷国;商、周时属庸国鱼邑;春秋时属巴国鱼邑;战国时,鱼邑并于楚,属巫郡地。在巴渝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首推巫文。长江上游的巫巴山一带是“巫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中巫溪县宁厂古镇宝源山则是孕育“巫文化”的中心
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在以今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为中心创造的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地域特色文化。灵山十巫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十名巫师,善医药及占卜。 而后,“巫文化”与“楚文化”等文化融合产生了一度繁荣的“巴文化”。孕育了“记神事之书”《山海经》、文学开篇巨著《诗经》、巫歌《楚辞》。
“因使用巫术作为表现形式之一,巫文化曾在历史上遭受挫折,以致沉寂了多年。”从事“巫文化”研究的中国民俗学家乌丙安说,事实上,“巫文化”是人类社会最原生、本真的一种文化,它是华夏文化的根基之一,如果忘却就是数典忘祖。
“巫文化”对华夏文化影响深远。乌丙安举例称,古代的巫师因占卜需要,长年观测天象,收集了大量天文知识,并摸索出了四季规律,中国农历、节气划分与此密不可分。巫师为“驱鬼治病”,曾遍尝百草,并发明简单的制药方法,这对中医影响深远。同时,古代一些文学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与“巫文化”有关。
经历数千年“巫文化”沿袭,巫巴山一带居民至今仍保留着哭嫁闹丧、跳巫鼓舞、唱巫歌等风俗,其民间上刀山、舔火钳、踩高跷、顶锅、溜铧等技艺更是神秘莫测。为保护这些“巫文化”结晶,重庆巫溪县曾邀国内70多位专家共同探讨“巫文化”的保护工作。经多方努力,重庆华夏巫文化研究院被批准成立。
重庆巫溪县委书记郑向东称,重庆华夏巫文化研究院将发挥“巫文化”的理论研究、史料收集编撰、遗产保护、文化旅游开发等功能。同时,巫溪还将建一个巫文化博物馆,收集并展出一批关于巫师巫姑、巫歌巫舞等“巫文化”元素的物品和资料。
乌丙安就此指出,研究“巫文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华夏文化根基,这是公益行为,与市场经济的功利性相对立。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在开发“巫文化”时,切记不能随意扭曲篡改,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要尊重历史,去功利化。
相关报道:
巫文化(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地域特色文化)_百度百科 (baidu.com)
重庆最高点在巫溪 还有神秘的“巫文化” - 上游新闻·汇聚向上的力量 (cqcb.com)
重庆巫溪“文旅+科技”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设 (baidu.com)
中国远古“巫文化”沉寂多年后掀起研究热——中新网 (chinanews.com)
相关论文:
[1]刘国勇.巴蜀符号的巫文化解读与影响[J].民族学刊,2021,12(05):92-98+117.
[2]孙璐,章依凌,金乐凡等.巫文化元素在当代服装中的设计表现[J].时尚设计与工程,2022,(06):35-37.
[3]于洋.巫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隐性呈现方式[D].西安美术学院,2021.DOI:10.27399/d.cnki.gxamx.2021.000059
[4]杨今为.重庆土家族傩戏与傩巫文化迁移影响[J].文化产业,2023,(27):127-129.
[5]康宝予.巴渝巫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大学,2021.DOI:10.27917/d.cnki.gcxdy.2021.000127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