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化

【重庆】时间:2023-08-26      来源:本站      

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渝文化”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东部,包括从古代巴国到近代时期的地域历史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发端于200万年前旧石器时期早期“巫山人”及新石器时期“巫山大溪文化”,随后巴人先民们在此生息繁衍,一直绵延至今。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和发源地,是巴渝文化及其精神的重要载体,从公元前316年张仪筑“江州城”,到宋“恭州”“重庆府”,一直是巴渝历史人文核心之所在。巴蔓子墓、“九开八闭”古城门古城墙、老鼓楼衙署遗址、巴县衙门等历史文化资源集中体现了巴渝文化特点及内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千百年来,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以其独有的意境被广为流传,巴山夜雨也随之名扬天下,夜宿夜雨寺卧听巴山夜雨也成为巴渝十二景之一。

巴渝文化有什么鲜明特征?

巴渝文化的主要特征:

1.本土性和地域性。因为地貌独特,文化创造主体人

群相对稳定,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高。巴人一直 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险恶环境,使他们练就出一种顽强、坚韧和 彪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 (殷)纣王战争,总是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 前,古代典籍称之为“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2.情感性和开放性。这就包括强烈的群体抒情性、开放性等。流传至今的三峡民歌、三峡号子、重庆山歌、铜梁龙舞等群众性巴渝民间艺术,都强烈地抒发着巴渝之情。巴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长江三峡从经济上来看是黄金水道,是军事交通要道,也是文化通道。这决定了三峡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3.前趋性和务实性。巴文化中有尚工贸与善制造的传统,在远洋时代,黄金水道把重庆与海洋、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内陆城市迅速崛起,成为通商口岸,正是这种特性,使得重庆产生了一大批民族企业家、实业家。古时巴渝生存条件艰苦,这就要求巴人要大胆尝试和创新,而处于秦楚两国之间,要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务实,来不得虚的。

巴渝文化分为几个阶段?

根据《巴渝文献总目》,历代先人创造的巴渝文化被首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自先秦,结于魏晋南北朝,长达千余年。较之西向蜀文化和东向楚文化,这一阶段的巴渝文化明显地处于后发展态势。

第二个阶段,涵盖了隋唐、五代、两宋,近700年。其间,包括李白、杜甫、“三苏”、白居易、刘禹锡、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文学巨擘寓迹巴渝,直接催生出“夔州诗”和“竹枝词”两大辉煌。这个阶段显示着巴渝文化振起突升。

第三个阶段,贯通元明清,600多年。在这一时期,巴渝文化拓宽领域沉稳成长,本地区文化名人前赴后继,成就和影响都超越了一时一地。

第四个阶段,从1912年民国成立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不足40年。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全中国的战时首都,期间,巴渝文化再次突升。



相关报道:

巴渝文化

重庆巴渝文化——中国最富有鲜明个性民族文化之一,你了解多少?

共话长江 | 王巍:巴渝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坚韧和包容_腾讯新闻 

       第十二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暨巴渝文化传承发展名品展开展

       关注重庆文博会|“城市融合”主题馆荟萃巴渝文化精品

       文化长江巴渝风⑧|重庆非遗:巴渝文化的生动注脚


相关论文:

巴渝传统建筑文化IP构建策略

“巴蜀文化”“巴渝文化”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的形成与嬗变

巴渝非遗文化输出助力国际文化交流

       巴渝民间石刻艺术的活态传承策略研究

       巴渝土家族“非遗”民俗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


       相关图片:

       

本期编辑:宁菁菁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