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文化

【重庆】时间:2023-08-26      来源:本站      

企业微信截图_17007189948534.png

红岩精神深深植根于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党中央领导下,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国民党统治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其精神特质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红岩精神的发源

重庆,是中国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指挥中心,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

红岩,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地处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在抗战时期距离市区10里郊外,原名红岩嘴,因地质属于丹霞地貌、岩石呈红色而得名“红岩”,是当时进步人士饶国模老太太开办的一个农场(后来董必武题词为“大有农场”)。

饶国模,1895年生于四川大足县农村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是被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之胞妹。1912年,考入成都益州女子师范学校。1915年毕业并与同学刘国华结婚。此后到川东任小学教员。1922年,随夫携子到重庆,因不愿在家当官太太而创办三友实业社,成为重庆著名的女实业家。1930年,买下郊外红岩嘴的土地开办农场。1938年,任重庆妇女慰劳会的劳动部长。1939年,将红岩村的土地、房屋提供给八路军办事处(及中共中央南方局),为掩护党的工作做出重大贡献。1948年初,曾被中共重庆地下党批准为秘密党员(后失去关系)。1949年重庆解放后,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1954年当选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迁居北京。1960年因脑溢血去世。在中国革命史上,重庆红岩村成为八路军办事处而扬名天下,当地女房东功不可没。邓颖超曾说过,“没有饶国模,哪里有红岩”。

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日军的疯狂侵略,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被迫内迁山城重庆,重庆一跃而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

为巩固抗日大局, 1938年秋,中共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南方局。1939年1月16日,根据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正式成立,机关秘密设在国共合作的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内,地址在重庆市机房街70号和棉花街30号,同时以周恩来名义租下了曾家岩50号(后来的周公馆)大部分房屋作为部分人员的办公、住宿用房,代表中央全面领导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以及香港、澳门等13个省市和地区的党组织,10万多党员。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共有6名常委、13名委员:周恩来(常委、书记)、博古(常委)、凯丰(常委)、吴克坚(常委)、叶剑英(常委)、董必武(常委)、张文彬(委员)、徐特立(委员)、吴玉章(委员)、廖承志(委员)、邓颖超(委员)、刘晓(委员)、高文华(委员)。

南方局成立不久,为了躲避日机轰炸和开展实际工作的需要,周恩来指示另觅地址建立机关,于是找到了距离市区10里地的红岩嘴农场。农场主饶国模开明进步,欣然答应将土地让给办事处建房。在南方局机关驻地建设过程中,机房街70号和棉花街30号房屋被日机炸毁。7月,南方局机关随八路军办事处一同入驻红岩嘴13号,直至1946年撤离重庆。

在全面抗战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共产党人,积极发展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治、军事、统战、经济、文化、外事等方面创造性开展工作,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从而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抗战胜利后,在重要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怀着弥天大勇,亲赴重庆,率领中共代表团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开展和平谈判,同时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红岩精神。 解放战争时期,以江竹筠、陈然、王朴等为代表的关押在歌乐山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狱中与敌人开展坚决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曲曲英雄赞歌,给党组织留下了“狱中八条”血泪嘱托,进一步锻造和凝结成了红岩精神。

1985年,邓颖超重返红岩,提笔写下“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第一次正式提出“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文化)的内涵

红岩精神深深植根于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党中央领导下,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国民党统治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其精神特质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红岩精神的传播及其影响

红岩精神作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红岩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1958年5月1日,红岩革命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后由董必武题写馆名,标志着红岩精神的弘扬和传播有了牢固的阵地。1963年11月27日,反映歌乐山革命烈士斗争事迹的 “中美合作所美蒋罪行展览馆”(后更名为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2007年1月19日,为加大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市委、市政府决策在两馆基础上联点成线,整合资源,建立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同时加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牌子。

几十年来,先后有二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过红岩,并对红岩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1985年,邓颖超同志题写“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1986年,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园名,并要求:“要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的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

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重庆考察时,对红岩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理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2002年10月,胡锦涛同志视察重庆时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视察重庆时发表重要讲话,专门提到了《红岩》小说,还深情地背诵了书中一段难友们赞颂江姐的诗。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三次讲到红岩,讲到了“红岩精神”、“红岩英烈”、“狱中八条”。

一直以来,红岩精神、红岩文化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多种有效途径进行传承、弘扬和传播。


相关报道:

红岩文化历史沿革  

把红岩精神融入重庆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精神|文脉|红岩_新浪新闻

【渝论】青年说 | 思想+艺术+技术:让红岩文化更具感染力- 评论频道 -华龙网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开展“三项活动” 纪念“11·27”烈士殉难74周年 (cq.gov.cn)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彰显“红岩味” (baidu.com)


相关论文:

基于新媒体时代红岩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媒体传播对红岩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跨媒介叙事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红岩文化传播策略探析

       红岩精神的视觉空间再生产与跨媒介传播研究    


相关图片:

1694052270463459.jpg

1694052270286456.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