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文化

【广西】时间:2024-08-02      来源:本站      

 

nimg.ws.126.net.jpeg

        广西岩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不仅展现了史前社会的生活和文化,而且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广西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的主题与意义、历史文化传承和跨学科交流而备受关注。广西岩画作为中国南部地区的重要艺术遗产之一,其地理分布十分广泛且多样化。广西地处岩溶地貌发育区,拥有众多的喀斯特地貌和岩洞资源,为广西岩画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岩画文化的分布

        桂林是广西岩画最为著名的地区之一,其境内有着许多著名的岩洞和溶洞,如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的桂林山水、阳朔著名景点遇龙河等,这些地方都保存着丰富多样的岩画,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研究广西岩画的绝佳场所。桂林的岩画主要分布在峰峦起伏的喀斯特山区、河谷地带和峭壁上,画面形象生动且艺术性强,展现出丰富的岩洞艺术。此外,南宁、柳州和钦州等地也分布着不少具有艺术价值的岩画。南宁地区的岩画主要分布在石林和青秀山等地,石林的石灰岩地貌成为岩画保存的理想环境。柳州地区的岩画则以大瑶山、灵峰山和大龙潭等地为主要分布区,岩画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动物、人物、神话、传说等多个主题。钦州地区的岩画分布在浔州山、龙山和钦州港等地,呈现出独特的岩画艺术风格。广西岩画的分布形式也十分多样化。一些岩画位于山洞内部,如位于桂林的瑶山岩画、阳朔的月亮山岩画等,这些岩洞内的岩画在幽暗的环境中独具神秘感。另外,一些岩画则分布在峭壁和悬崖峭壁上,如龙胜的黄姑山岩画、平乐的花岗岩壁画等,这些岩画凭借着其高处的位置和艰险的环境,更加具有观赏和研究的价值。

        二、岩画文化之花山岩画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花山屯北面的明江东岸,画面临江,高44米,宽170米,古人把赭红色的赤铁矿粉用动物脂肪稀释调匀,用草把或鸟羽蘸上,在天然崖壁上直接刷绘出这些神奇的壁画,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含约105千米左江、明江河段。遗产区面积6621公顷,其中宁明县为第一遗产区,龙州县为第二遗产区,江州区和扶绥县为第三遗产区。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余年历史,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具有深邃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

        在中国岩画艺术中,广西花山岩画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在广西左江流域的悬崖峭壁之上,反复描绘出一幅幅规模宏大、色彩艳丽、人物形象近似一致的崖壁画。这些图形由壮族骆越先民用红色颜料涂绘而成,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至今仍保持着不褪落的鲜艳红色。根据前人研究,可大致将这些图形归纳为人物、动物、器物等三大类。这些图形大部分采用平涂的方式完成,并以剪影的形式呈现。人物图像多以正身或侧身的形态展现,图形中的人物两手曲肘侧平向上高举,两脚屈膝向下平蹲,肩宽腰细呈倒三角状,头饰形式多样;动物图像以兽类居多,形态似狗,也有少量的飞禽;器物图像主要有剑、刀等,常斜佩于正身人像的腰间;还有一些符号类的圆形图像,似铜鼓、似日、月、星辰。画面内容与宗教祭祀有关“我们将祖先崇拜视为左江崖壁画的主要内容,并不排除其中还可能揉和了一些别的崇拜的因素,例如日月崇拜、山河崇拜、生殖崇拜及图腾崇拜等”.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作为绘画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壮族骆越先民的审美意识,表达了氏族群体作画时的心理情感,因此它自身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根据前人的研究得知,广西花山岩画在战国初年至东汉前后六百多年间分期绘制而成,最早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由于古代各地域之间的社会发展不均衡,当时的左江流域地区发展有滞后的现象,因此广西花山岩画同时有着原始社会末期和阶级社会初期的风格特征,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同时也隐含着深沉的意义。总的来说,广西花山岩画是壮族骆越先民用红色颜料 绘制在左江流域两岸悬崖峭壁之上的伟大艺术创造,画面 描绘了当时人们集体举行祭祀仪式时载歌载舞的场面。无 论是在绘制技法、艺术特征还是艺术审美方面都独具风格。 它凝聚着壮族骆越先民的艺术审美和信仰精神,作为一种 强大的力量深深植根于壮族人民心中,并延续至今。广西花山岩画无疑是研究壮族民族文化的珍贵实体材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别具一格的存在。

         三、岩画文化的当代传播

        花山岩画因其景观、岩画与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所显示的独特性,1988年1月13日,花山岩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世界文化造产提名项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项世界遗产,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造项目的空白。2023年1月29日,崇左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日——7月15日设立为“崇左花山日”。

 

相关论文

[1]李新赞.广西岩画形象艺术表现形式的探析[J].新美域,2023,(11):70-72

[2]吕晓翠.广西花山岩画的艺术表现与审美分析[J].美与时代(上),2022,(05):52-54

[3]马骥.“一带一路”视域下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当代价值的挖掘探讨[J].玩具世界,2024,(02):89-91

[4]覃彩銮.左江花山岩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之一[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05):71-77

[5]梅运悦.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遗产的博物馆数字媒体展示应用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4.DOI: 10.27037/d.cnki.ggxsc.2023.000667

 

相关报道

文旅新探 广西花山岩画:古老图腾的当代回响

神秘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

探索广西文化符号“密码”,看八桂交融之美

文明的坐标 “无字天书”花山岩画

广西这里的山崖上有“跳舞的小人" 花山岩画还有多少秘密?

 

相关图片

image.gif 

宁明花山岩画 来源:手机新浪网

image.gif 

花山岩画风景区 来源:广西新闻网

 

 

 

image.gif 

花山岩画 来源:澎湃新闻

 

image.gif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来源:澎湃新闻

image.gif 

世界上单幅面积最大的涂绘类岩画 来源:澎湃新闻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叶婉君 宁菁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