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文化

【广西】时间:2024-08-02      来源:本站      

u=1321270737,1936308374&fm=253&fmt=auto&app=138&f=JPEG.jpeg

        壮锦是广西壮族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品,是我国四大名锦中唯一的民族织锦。壮锦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印记,其图案纹样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丰富。壮锦是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壮锦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心理状态和宗教信仰。壮锦是壮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写照,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寄托着壮族人民的智慧、审美和期盼。例如,壮锦纹样和色彩常常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心理状态,壮锦中的一针一线寓意着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壮锦文化的概述

        壮锦文化是壮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后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民族文化的强烈热爱与追求,凝聚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壮锦文化将实用功能和精神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是承载壮族民俗文化的重要标志性符号。壮锦文化蕴含着壮族人民共同的情感寄托,代表着壮族人民共同的文化认知。传承与弘扬壮锦文化有助于加强桂西南地区的民族团结、提高人民的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在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背景下,既要保留壮锦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也要吸收和内化外来文化的优点,使其转变为壮锦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动力。传承与弘扬壮锦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壮锦文化的历史

        壮锦作为我国丝绸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美 学文化。如今的壮锦作品,品类丰富、形态多样,这些特征受壮 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经济和人文文化影响。壮族人民希望通过 壮锦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壮族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 黑地桔红色回纹锦残片的出土证实西汉早期的广西就有壮 锦这种织物。壮锦作为广西的工艺美术丝绸作品,除了具有悠久 的发展历史,还有色彩上的变化发展。《桂海虞衡志》中记载壮锦产于广西,一直到了明代,壮锦工艺品出现了五彩色。其中以民 族命名的壮锦丝绸有着美丽的传说。相传宋代有一名壮族姑娘 叫达尼妹。某一天,她发现蜘蛛网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变得五颜 六色,散发着绚丽的光芒,呈现出璀璨的色彩,于是她用五彩丝 线作纬,原色细沙作经,最终纺织出第一块彩色壮锦。这个传说 意味着壮锦从蓝靛染制黑色布料到多彩布料的转变。在这之后, 壮锦工艺品的纺织技法越来越精湛,且呈现流行的发展趋势。在 明代万历年间,带有龙、凤图案的壮锦还被作为皇家贡品。壮锦文化的发源地及产地——桂西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桂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这里常年雨水充沛、气候温和、物产丰盛、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自然环境,给壮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壮锦的纹样和色彩清晰地表明了壮锦织造的素材全部取自大自然。壮锦在织造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图案纹样从自然中取材,然后壮族艺人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投入了他们的情感,最后织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壮锦。因壮族人民热爱自然、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一切,所以壮锦艺人会在织造壮锦的过程中,把动植物的形象融入壮锦的表现内容,从而表达壮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与崇拜之情。在色彩上,壮锦艺人以黄色作为画面的底色,使用橙色和粉色作为点缀,使得整幅壮锦作品充满了自然气息。壮锦文化充分反映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壮族人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三、壮锦文化的发展

        壮锦是壮族人民的生存之需,也是族群认同的重要方式。壮锦涉及壮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壮锦的发展历史上,壮锦刚出现时以实用御寒功能为主。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手工织造技术还未成熟,人们织造壮锦以满足御寒的生存所需;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生产力和手工织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壮锦在满足人们实用功能的同时,其纹样和色彩也更为丰富。壮锦成为壮族人民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壮族人民群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族群认同的代表性文化符号。热爱生活,情感寄托壮族人民对生活有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这些都体现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壮锦中。壮锦是壮族人民人生礼俗的必需品,在“诞生之礼”“出嫁”“满月”等人生中的重要时刻都要用到壮锦,其蕴含着壮族人民的深厚情感,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四、壮锦文化之图案内涵

        壮锦分素锦和彩锦,素锦主要用于壮族妇女普遍使用的头巾纹饰,多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棉线织成,以白色棉线作地,黑色棉线起花,在头巾两端织出极为素雅的花卉图案。然而,壮锦更多的是彩锦。彩锦色彩的构成热衷对比强烈的重彩色,多见大红、桃红、橘黄、翠绿、天蓝等纯度高的颜色。织锦手艺人有的注重实用与美观相结合,不仅要求色彩好看,还要经久耐新,其特点是采用对比、调和的配色方法,呈现出在素雅中见缤纷的效果。也有的手艺人构思大胆,以各种不同色相且纯度高的色彩搭配进行壮锦纹饰用色,对比鲜明强烈,形成绚丽多彩、热情欢腾的气氛,锦饰艳丽夺目,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它的图案纹样和色彩运用都流露出壮族人民特有的自然崇拜。壮族人民敬畏自然,追求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因此,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山神鸟兽、吉祥物等都是壮锦创作的源泉。纹样有云纹、雷纹、龙凤、蝴蝶、菊花、莲花等图案,壮锦手艺人将自然、动物、植物等进行提炼简化,形成抽象且特征鲜明的图案。每一幅壮锦作品无论是织锦技艺、图案纹样,还是配色技巧,都蕴含着壮族人民独特的情感,是壮族文化的积淀。民间有“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的俗语,因为凤凰纹样代表吉祥,寓意着平安富贵。还有的将几何图形以对称式、二方连续排列进行组合,形成山峰、田园等象征图案,样式多变,色彩鲜明。如此与自然界色彩相融合的运用,使得创作意蕴更具魅力,展现了壮族人民真、善、美的精神文化内涵。

        五、壮锦文化的当代传播

        壮锦的国际传播现状正在逐步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壮锦的传承人如谭湘光通过创新设计,‌将壮锦元素融入现代服饰和生活用品中,‌如制作女士化妆包、‌平板电脑保护套等,‌并通过网络销售,‌使壮锦走进普通人的生活1。‌此外,‌谭湘光还参与国际机构的“私人订制”服务,‌为中国—东盟研究院等提供文件袋、‌公文包等壮锦产品,‌以及参加国际展览和活动,‌如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庆祝香港回归”相关活动,‌以此扩大壮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社会实践队伍也通过“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线上调研、‌访谈活动,‌向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介绍壮锦文化,‌并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壮锦的魅力,‌促进民族非遗传承和国际文化交流。‌此外,‌壮锦工艺的推广策略还包括将其融入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壮锦工艺旅游产品,‌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开展线上宣传和推广活动,‌加强壮锦工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壮锦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壮锦的国际传播主要通过创新设计、‌文化展览、‌线上宣传和国际交流等多种方式,‌逐步提升壮锦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关论文

[1]钟日恒.桂西南地区壮锦文化的传承与弘扬[J].文化产业,2024,(14):163-165

[2]汪泽雨,陈波.壮锦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西部皮革,2022,(22):110-112

[3]吴元婵.壮锦色彩文化内涵探析[J].大观(论坛), 2023,(07):108-111

[4]杨美娇.基于意象符号的壮锦文化基因提取及设计转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4,DOI:10.27036/d.cnki.ggxsu.2023.000581

[5]郑一琛.壮锦纹样的再设计及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23,DOI:10.27034/d.cnki.ggxiu.2022.001687

 

相关报道

爱上非遗 素手巧织经纬线 霞锦盈盈溢彩韵

传承非遗 锦上添花 “壮锦民族娃娃”

靖西壮锦厂点燃非遗文化的千年之光

让非遗“名锦”焕发时尚光彩

壮锦团扇——无法超越的中国式美学

 

 

相关图片

image.gif 

精美的壮锦画 来源:人民日报

 

image.gif 

手工织造的壮锦 来源:人民网

 image.gif

利用壮锦制作的民族服饰 来源:人民日报

 

 

image.gif 

在大夫第里,织娘展示织锦技艺 来源:广西来宾忻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image.gif 

龙州壮锦手提包 来源:腾讯新闻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叶婉君 宁菁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