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文化

【广西】时间:2024-08-02      来源:本站      

 

u=2174821451,3770901183&fm=253&fmt=auto&app=138&f=JPEG.jpeg

       油茶是广西东北部地区多民族共有的地缘性饮茶习俗,打油茶不仅是一种特殊茶饮,更是一种饮食习惯。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约万主要分布在湘、黔、勤劳智慧的桂三省毗邻区域。侗族是一个民族,他们勤劳耕作“饭稻鱼羹”,繁衍发展,创造了极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体系。尤其是侗族的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品种丰富如酸鱼 、酸肉、牛羊瘪 、油茶等,其中油茶在侗族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油茶文化的概述

        油茶顾名思义与水泡的茶不一样而是与油有关的茶饮。同时喝油茶除了品饮之外主要还是用来食用充饥的因此喝油茶确切地说应该是 “吃油茶 ”。喝油茶的习俗广泛分布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吃”茶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茶以其自身的魅力和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渗透到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带来了与之相关的种种习俗和审美情趣形成丰富的特色侗乡油茶文化成为侗族文化的一个缩影。

        二、油茶文化的作用

        油茶属于“熟食羹饮”,其原料和佐料有很大部分是家庭 比没有 食或逢年过节剩下的,如糯米、糍粑、米饭等。为了避免浪费,侗家人就用“打油茶”的方式来食用,既不用扔掉,又可招待客人,可谓一举两得。侗家人一日三餐必有油茶,而“打油茶”整个过程由女主人来料理,繁琐又辛苦,尤其是在招待客人时,这是衡量女主人是否勤劳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也是考验新人的一个好机会,新媳妇进门的第2天要亲自动手打油茶给公婆喝,好让夫家看看新娘是不是心灵手巧,这也是看看新媳妇是否能“下得厨房”的标志,也体现了中国家庭茶礼而据“奉茶明礼敬尊长”的主要精神”。

        打油茶可以联系左邻右舍,甚至村寨之间的关系,以增加感情,促进和睦。在湖南会同县就有“吃排家油茶"之俗。平时因牲畜、家禽等原因发生口角,一方就会派人邀请对方来家做客喝油茶,若对方不来,就会让家里的小孩送1碗油茶过去表示歉意,以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目的。这种形式朴实而内涵丰富的油茶文化,显示了侗族地区自古以来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社会风尚。

        侗家人向来有“客来先吃茶”的民俗,客来敬茶最能体现侗乡的油茶习俗及其文化。如果平时家人喝完油茶后若有客人来,主人一定会重新打1次油茶并且再陪客人喝1次,同时佐料更丰盛。在侗乡,客人喝茶要喝单数,如吃1碗.3碗等,如你吃了第2 碗那就必须吃第3碗,吃多少由客人自己掌握,不然要闹笑话的,这与瑶族和苗族的“逢双不逢单”的习俗不同8。吃油茶时主人是不问客人吃饱了没有的,如果你还想吃就只把碗交回去,如果不想吃下一碗了,那就把碗和筷子一同交给主人,你要是只吃第1碗就把碗和筷子全部交还给主人,若还想吃也不会再递给你了。而客人也会以特别的方式尊重主人,他们会把主人送来的油茶放在自己脚趾头前面的地上,等主人分配完,端起茶碗说声“请吃茶”后,才开始吃茶。这些无不体现着侗乡人热情好客、纯朴友好的民族特性。

        “打油茶”是侗家女性的特长,尤其在正规场合,如过节、亲朋好友探望或有客招待时,男人是不能插手的,即使是忙不过来,女主人也会叫上她的好友过来帮忙。有时好友也会主动上门来帮忙。长年累月的“打油茶”,锻炼出一个个心灵手巧的侗家女,即使几十人在一起,一轮油茶吃完后所有人用过的碗都摆到女主人面前,再上油茶时女主人也会一个不错地递到每个人手上,如果记性不好,那只有把碗洗一遍再上了。并且油茶定量准,不管几个人吃,每一轮都要把锅里的汤料均匀地分到每个人的碗里,少了不够分,有人得等;多了则剩在锅里会影响下一轮次分茶。在侗乡,有“行歌坐夜”之俗,即年轻的小伙子们晚上会到女孩子家聊天谈心,期望找到自己心仪的人。此时,当女孩给某一男孩递油茶时碗上只放1只筷子。‌

        三、油茶文化之三江和里侗族

        广西三江和里侗族是一个极其钟爱油茶的族群,“茶”是他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和里侗族打油茶在制茶、饮茶等方面一直保持与延续着晋唐时期广泛流行的制茶与吃茶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和里村隶属于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该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 98% 的人口是侗族,与周边的其他村落同属古代侗族地区自治性的“五百和里”的“款”组织中,是一个典型的侗族村落。和里人不仅三餐饮用油茶,各种社会活动中也不乏油茶的身影,油茶是和里侗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食。和里侗族打油茶从茶叶的加工、茶水的烹煮、配料的制作都遵循着传统的方法,且在不断延续。油茶是广西东北部地区多个民族三餐饮食构成中共有的一种可饱腹的茶饮。当前油茶起源的研究成果中,从地缘气候因素、茶文化传播路径、地方文献史籍、食材物料基础及考古发掘等方面推断,形态似“茶粥”的广西油茶是晋唐时期广泛流行的“吃茶”方式的遗存。同属广西东北部油茶饮食文化圈内的三江侗族油茶,亦是以“茶粥”的形态固化入侗族人日常饮食中传承与延续的重要饮品。三江侗族打油茶与恭城油茶在制作方法与口味上略有不同,三江油茶在茶水的制作上较恭城油茶简单,无需加入生姜捶打,只需要翻炒茶叶、加水烹煮即可。三江油茶与其他族群的油茶相比,是一种忠于茶本味的汤食。对于三江和里侗族人而言,油茶是他们生活中烹煮简易方便、老少皆宜、可口饱腹的必备汤菜。和里人习惯每日简单炒制茶叶,加水烹煮一大锅的茶水,冬季放入保温壶,夏季放入陶罐中,一家老少可以任取茶水加米饭或者荫米、油果等茶料食用。在和里侗族地区的主食构成中,没有以“粥”为形态的食物。和里人采用油茶泡米饭、糯米饭、糍粑、荫米油果的形式软化固态的主食,因此不另外通过加水与米同煮的方法熬制粥品。由此,从这一个角度看,和里侗族地区油茶至今仍发挥着如晋唐时期的“茶粥”一般的饱腹功能。

        另外,经笔者在田野调研时发现,三江和里侗族地区在清明、谷雨时节家家户户一直保持并延续着采用直接摘采的茶叶及可食用的新鲜草本植物打制油茶的特殊茶俗。其过程为先将米炒至焦香后,加入新鲜茶叶与新鲜草本植物简单翻炒,再加水煮沸。这一特殊茶俗与日常油茶的区别仅在于清明谷雨茶直接使用摘采的鲜茶和可食用的野生草本植物作为油茶水的打制原料。这两个时节采用的“生煮羹饮”的打制油茶技艺,与西晋时期《广志》所记载的“茶,丛生。直煮饮为茗茶;茱萸、檄子之属,膏煎之,或以茱萸煮脯,冒汁为之曰茶;有赤色者,亦米和膏煎,曰无酒茶。”所记载的方法高度相似。结合近几年油茶起源的研究成果,这一个茶俗的存在更是佐证了广西油茶是晋唐时代盛行的吃茶方式的延续。此外,和里侗族“生煮羹饮”与日常茶饭中油茶打制技法与饮用习惯的持守,其背后反映了人们从大自然中发现“茶”、食用“茶”到饮用“茶”的行为逻辑,从这一视角可窥探我国茶文化演变的发展脉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江侗族油茶,茶俗中现存的在清明、谷雨时节遵循的特殊制法,最大程度地还原和保留了历史悠久的晋代“亦米和膏煎”与“直煮饮为茗茶”的吃茶方式。和里侗族清明谷雨时节传统茶俗的延续将侗族人能耕善种,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宝藏的技能凝聚提炼,刻印在节庆习俗之中,反映了这一族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展的生态智慧。具有时令性质的特殊茶俗是三江侗族油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从生煮羹饮到家常茶饭,早期茶文化发展中“吃茶”的方式以地域民族特色茶饮的形态存在,并通过固化入日常三餐的方式延续与传承。广西三江和里侗族油茶在打制饮用的技法上保留了晋代烹茶、吃茶的习尚并结合当地的植物资源及气候特点成为了侗族族群喜爱的汤饮、粥食.

        油茶不仅固化在三江和里侗族日常饮食结构中,更贯穿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社会功能。广西三江和里侗族地区围绕油茶形成了渗透在生活中多个方面的风俗习惯,构建了独特的侗族油茶文化。在和里侗族地区,迎宾待客、日常聚会、四时节庆中必不可少油茶。以打制、分享油茶牵引、召集人群的聚会是和里社交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族群内部中,人们通常在农闲时将油茶的聚会作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人们在聚会中进行消息传递、共同劳作、礼物分享、相亲交友和探亲回门等众多不同主题的活动。在族群外部中,油茶是款待贵宾、对外礼赠的不可替代的茶食。油茶是侗族对外交往中表达尊重与认同的介质。与油茶相关的社交活动将和里侗族的亲情、友情、爱情、尊重、惦念和喜爱等不同情感分享与传递,油茶成为了和里侗族群体中情感连接的纽带。它塑造了和里情感凝结与表达的土壤,由内到外构建了和里侗族友善、互助、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渗透入日常饮食中的油茶逐步在侗族族群中承担了更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感知与情境的变化下,油茶逐渐渗入到仪式化的社会环节中,在集体层面上形成特定的、达成共识的规则。油茶成为了生老病死等人生重要历程仪式中的必备茶食以及辅助人们相互见证变化发展的重要媒介。在人生礼俗仪式中,油茶不仅能汇聚人情、传递消息,更重要的是,借由具有象征意义的油茶以及相关的仪式活动,人们完成了不同人生阶段身份的转换以及过渡,由此进入如成人、新妇等不同身份的新阶段。侗族仪式中的油茶见证了人的成长、蜕变与结束。

        四、油茶文化的当代传播

        油茶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业产业,‌主要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及其周边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和经济基础。‌例如,‌恭城油茶是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重要文化符号,‌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饮用习惯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恭城油茶不仅在当地深受喜爱,‌还曾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并在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显示了其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地位。‌尽管油茶在特定地区和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其国际传播范围相对有限。‌在全球范围内,‌油茶主要作为一种地方特色食品和文化现象存在,‌尚未成为国际性的商品或文化现象。‌不过,‌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油茶文化和其他相关产品有可能逐渐走向世界,‌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油茶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和文化体验,‌可能会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喜爱。

 

 

相关资料

[1]周亚东.浅谈油茶文化[J].热带林业,2017,45(2):42-48

[2]罗丽诗.广西三江和里侗族茶文化发展研究[J].现代食品,2022,(16):46-49

[3]杨胜海,蒋芳芳,杨昌秀.侗乡油茶及其茶文化初探[J].中国茶叶,2009,(06):33-35

[4]罗丽诗.持守与发展—广西和里侗族油茶食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22,DOI:10.27035/d.cnki.ggxmc.2021.000649

[5]丘小维.广西油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内生逻辑[J].文化产业,2024,(17):136-138

 

相关报道

广西龙胜苗族打油茶

广西桂林恭城油茶:“打”出来的“中国咖啡”香飘海外

文化中国行 恭城油茶:一盏非遗 千年滋味

广西柳州:油茶文化节尽展侗乡风情

在广西·看非遗 桂林瑶乡“打”出舌尖上的非遗 香飘世界

 

相关图片

 

image.gif 

油茶 来源:广西新闻网

 

image.gif 

灌阳油茶旗舰店里,身着民族服饰的服务员展示打油茶文化 来源:广西新闻网

 

image.gif 

恭城油茶配料丰富 来源:恭城融媒体中心

image.gif 

制作油茶 来源:搜狐新闻

 

 

image.gif 

游客、市民品尝油茶 来源:澎湃新闻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叶婉君 宁菁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