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人们常说,长城自山海关老龙头开始,向西延伸到嘉峪关。很多人不知道,长城的最东端,其实在鸭绿江畔的丹东虎山。战国时期,燕国就修建了长城,遗址位于朝阳市建平县。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连接了赵北长城、燕长城,从此,中国第一次有了“万里长城”的概念。辽宁现存长城还包括汉、辽、明、清等朝代遗存,是中国历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城辽宁段是“万里长城东端起点”所在,整体呈“M”状蜿蜒分布,西接燕山余脉,东至鸭绿江畔,北抵内蒙古草原,南临渤海之滨。在辽宁省众多地市中,各个时期的长城遗存广泛分布于其中的13个。
战国时期:燕国已将长城修到辽宁境内丹东虎山以东,这是辽宁东长城的早期雏形。
秦朝:秦统一中国后,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基础上,连接了赵北长城、燕长城,形成了中国第一次的“万里长城”概念,辽宁东长城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明朝:明长城东至丹东虎山以东、西至嘉峪关,并以秦、汉、北魏、北齐、隋时期的长城为基础进行修建。辽宁境内的长城,如九门口长城、锥子山长城等,都是明长城的重要段落。
清朝:清长城沿用明长城的基础,但拆掉了辽宁境内的部分长城,使山海关军事形制从明朝防东边变为清朝防西边使用。
二、主要段落
九门口长城:九门口,原名一片石,位于辽宁、河北两省交界处,自古是东北进入中原的咽喉。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新台子村和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九门口村交界处,始建于北齐,扩建于明初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长1704米,城桥长97.4米,横跨九江河,享有“水上长城”之美称。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2009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锥子山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由蓟镇长城和辽东镇长城组成,分别始建于1381年和1442年,全长22455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虽历经数百年沧桑,大部分墙体仍保存较好。
虎山长城:位于辽宁丹东鸭绿江畔,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1990年,经考古发掘确认其地位,从而改写了教科书中关于“明代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的表述。
三、文化价值
辽宁东长城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这些价值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军事、经济和文化状况,也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历史价值
辽宁东长城作为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历经秦、汉、明等多个朝代的扩建和修缮。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演变,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通过对辽宁东长城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脉络。
2. 军事价值
辽宁东长城作为古代中国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其设计和建造都体现了古代军事智慧和技艺。长城的选址、布局、建筑材料和防御设施等方面都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防御作用。同时,长城的修建也促进了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辽宁东长城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是研究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资料。
3. 文化价值
辽宁东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也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见证。在长城沿线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通过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了融合和发展。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辽宁东长城作为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4. 艺术价值
辽宁东长城的建造工艺和建筑风格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长城的墙体、烽火台、关隘等建筑元素都经过精心设计和雕刻,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长城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这些艺术元素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5. 教育价值
辽宁东长城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对长城的参观和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长城的修建和保护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对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也具有积极意义。
四、保护与利用
近年来,随着长城保护观念的深入人心和长城调查的不断深入,辽宁东长城逐渐从尘封的历史中走进现代生活。
辽宁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长城的保护力度,通过修缮、维护等方式确保长城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辽宁省高度重视长城保护工作,成立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机制,并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保护规划》,明确了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和数字再现五大基础工程。全省13个长城沿线市也相继成立建设领导机制,形成了全省一盘棋、合力抓工作的格局。
早在2021年12月,辽宁丹东就举办首届长城文化发展论坛,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起到有力宣传作用。2023年12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再次走进辽宁,业界人士齐聚葫芦岛,交流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保护传承做法,分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积极经验。这次活动也成为辽宁展示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来自辽宁、葫芦岛、绥中的代表系统介绍了长城保护利用的丰硕成果。
辽宁推出了一整套长城文化宣传作品、举办了一系列长城文化活动、打造了一批“长城文化特色展示点”,如出版《长城文化在辽宁》系列图书,推出《龟山段明长城考古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拍摄《筑梦长城·辽宁篇》《长城,屹立在辽宁》宣传片,举办“长城脚下话非遗群众艺术活动”“点亮九门口长城”系列活动等。
辽宁还积极策划推广主题旅游线路、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值得关注的是,辽宁省以长城文化遗产廊道为载体,串联和衔接相邻的河北、内蒙古长城资源,设计长城文旅专线;举办“大美长城——长城(辽宁段)风光摄影图片展”,生动呈现万里长城之美;积极打造“到本溪看长城”文旅品牌和精品旅游项目、线路等。
相关报道:
擦亮“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品牌——辽宁大力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相关论文:
相关图片:
虎山长城。来源:凤凰时谈
绥中县九门口水上长城(无人机照片)。来源:新华网
游客在绥中县锥子山长城游览(无人机照片)。来源:新华网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申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