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雕文化

【辽宁】时间:2024-08-22      来源:本站      

一、历史渊源

辽宁贝雕文化,尤其是大连贝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辽宁乃至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19年10月23日,大连贝雕入选第六批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辽宁地区使用贝壳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汉代,辽宁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蚌壳进行生产和生活。大连贝雕技艺始于明清时期,繁荣于现代,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明清时期,大连手工艺人就开始将贝壳磨成螺钿片,镶嵌在家具、首饰盒上。到了民国后期,一大批山东及其他省份的贝雕技艺传人辗转落户大连,他们结合大连传统的贝雕手法,利用大连海边产的各种贝壳,制作黏结一些小型的贝雕画面、贝雕饰品、小型立体贝雕等。

后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贝壳、海螺等深加工技术不断提升。贝雕技艺在明、清时期就已相当发达,多盛行于达官显贵、富商大贾。明代时期大连手工艺人已经开始用贝壳磨成螺钿片做出一些图案镶嵌在家具、首饰盒上。清代,贝雕技术革新,螺钿工艺被广泛用于更多器具,如首饰盒、文具、烟具、台灯等。

1964年,大连建立全国首家贝雕厂,称得上是贝雕行业的头把交椅。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贝雕画是结婚必备三大件之外的必备品。到了二十世纪七80年代,全国共有3000多家贝雕厂,大连贝雕厂是组长厂,甚至当时轻工部制定的贝雕行业标准也是由大连贝雕厂主导并参与制定。1983年,为响应轻工部提出的“贝雕从墙上走下来”的号召,大连贝雕厂拆分出一个由金阿山担任厂长的大连旅游工艺品厂,从那时起,大连贝雕开始出现贝雕镶嵌画、贝雕珠翠画及各种文玩摆件等新贝雕作品。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连旅游工艺品厂的大连贝雕出口产值就能达到1000万元,2000年前后则达到了2000万元。

二、技艺特色

大连贝雕技艺集牙雕、玉雕、木雕、微雕、石雕等各种雕刻手法于一体,取绘画、书法、雕塑、篆刻等众家之所长,巧用贝壳的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精心雕琢,极具艺术价值。其制作过程极为复杂,需经过设计图稿、选料、粗胚处理、细胚处理、精雕细刻、打磨、抛光、立体塑形等十多道工序。大连贝雕作品构图完美、形态逼真,题材广泛,包括花鸟、山水和人物三大类,以及许多传统题材如“龙凤呈祥”“百鸟朝凤”等,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好评。

三、代表人物

大连贝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金阿山在老一辈贝雕艺人史玉兰、王秀萍、王德谟精心培养下,在师承传统贝雕技艺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制作55年,研究出国内无人掌握的贝壳软化技术,总结归纳出设计、选料、粗胚处理、细胚处理、手工精雕、粗磨、抛光、立体塑形、组合装配等十多道贝雕工序。将大连贝雕技艺推向很高的艺术水平并使其名扬世界,传承不息。

金阿山一致被业界称为“中国贝雕第一人”,但他总是在不断地开拓进取,特别是近年来在贝雕的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方面又推出了“珍贝艺术”新理念。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把贝壳和黄金、宝石结合起来,创作了全新的立体、浮雕、平贴、镶嵌、唐卡等系列新作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作品问世后深受业界和媒体追捧,其作品2012年应用于北戴河国宾馆中的立体群雕中,开创了大型贝雕、立体雕应用于大型装饰装修项目先例(主雕4.5米),受到了业界与各级领导的好评。“珍贝艺术”《麒麟》首次亮相于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展,荣获“金奖”和“艾琳奖”。

金阿山全家人都在从事贝雕手工艺行业的研究与制作。在技艺传承方面,他与从事贝雕手工艺制作53年的夫人一道,培养了大量贝雕人才,并把技艺传承给了两个儿子和孙子,为了更好地传承,孙子已经在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随大师设计团队继续深造。由于从业时间长,徒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一位弟子被授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多名被授予省、市大师称号。特别近几年随着教育政策推进,多个大连艺术学院成立贝雕专业课,海南技师学院成立了“贝雕”和“砗磲”两个专业班,他被聘为客座教授。从原先的带徒模式转变为教学模式,为中国贝雕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目前,金阿山自费建立的两个博物馆1500平方米和5000平方米(金阿山艺术馆),展示传承大连贝雕项目,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贝雕的传承基地,也是辽宁省内各艺术院校的实习基地。这将为中国贝雕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现代发展与传承保护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文化的交流,大连贝雕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一方面,贝雕艺人们不断尝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贝雕作品;另一方面,贝雕作品也逐渐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家居装饰、文化礼品等的重要选择。同时,通过举办展览、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大连贝雕文化也得到了更广泛地传播和认可。

传承人们积极推动贝雕与现代技艺相结合。大连贝雕老艺人们在工艺上研究出更为时尚、现代、有突破性的手工艺品,将贝壳的自然弯度和色泽、质感巧妙地组合镶拼,精制成半立体浮雕的花鸟、山水、人物等贝雕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还赋予了贝雕作品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在贝壳原有基础上,大连贝雕艺人还尝试镶嵌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等各种宝石及碧玉、翡翠、黄金等,创造出“珍贝艺术”作品,使大连贝雕高端工艺品上了一个层次。

大连市政府积极参与贝雕技艺的保护工作,通过实施政府参与保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为大连贝雕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传承和保护大连贝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金阿山自费建立了金阿山艺术馆。该艺术馆不仅展示了大量精美的贝雕作品,还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贝雕的传承基地和辽宁省内各艺术院校的实习基地。

为了将大连贝雕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大连贝雕艺人和相关机构积极展示和传播贝雕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这一传统技艺。

 

相关报道:

大连市人民政府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连贝雕技艺

当非遗@大连 | 大连贝雕在守正的土壤里开出创新的花(上)

当非遗@大连 | 大连贝雕在守正的土壤里开出创新的花(下)

政协委员讲故事|以贝雕之名 展大连于世界

天外实践足迹(18)|英语学院“贝影流光,雕心筑梦”大连贝雕非遗宣传路队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故事①

 

相关论文:

浅谈新时代下的辽宁大连贝雕文化项目的创新发展

文化认同理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圈”传播研究——以大连贝雕为例

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大连贝雕与北海贝雕比较研究

大连市非遗文创活态保护与传承路径探索

当代大连贝雕艺术特点及时代价值

 

相关图片:

李林俸与《清明上河图》。李元 摄。来源:大连日报

作品《龙凤呈祥舟》。来源:大连日报

李淑娟在大连博毅贝雕文创艺术馆。李元 摄。来源:大连日报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申金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