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增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要闻】时间:2023-03-31      来源:解放军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强调要“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努力创造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美好生活。新征程上,我们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丰厚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的发展过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求物质财富极大增加,人民物质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求精神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充实,做到人人知礼节、明荣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没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民族就难以自立自强,一个国家就难以持续长久。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着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因此,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习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信念,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精神风貌。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展现中华文明自信自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数字技术、文化知识、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颠覆了传统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引发了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我们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文化产业的供给侧困境、文化发展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我们要借助数据驱动创新、服务平台融合、社交网络互动等方法路径,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构建文化产业生态体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良性互动。

优秀的文化作品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也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改变。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导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开展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推出更多具有正能量、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不断提升人民精神品质、道德水准、文明风貌,提高人民的人文素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董静

本期编辑:左潇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