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仲春时节赏国色,菏泽春光话牡丹。在这牡丹花盛开的日子,我们相聚中国牡丹之都——菏泽,通过“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这个平台,共同探讨“如何向世界讲好菏泽牡丹故事”。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外文局,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牡丹早已超脱其物质外形,成为具有多重意义的文化意象。中国人爱牡丹,其雍容典雅、高贵祥和的形象,传递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传递着对生生不息、国泰民安的期盼。牡丹源自茫茫山谷,必须历经风霜严寒,才能在春季如期绽放,蕴含着不畏艰难、蓬勃向上的品格;同时,牡丹不仅供人观赏,而且蕊可制茶,籽可榨油,根皮入药,花瓣安神等等,其奉献、仁爱之精神,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底色。
牡丹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象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生动注脚。中国是牡丹的原产地,但据说早在公元8世纪,日本知名高僧空海和尚将风靡盛唐的牡丹花带去了日本,获得了日本文人墨客的热烈喜爱;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作为刺绣和瓷器的重要装饰图案,牡丹的形象也在海外广为传播;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第一次向欧洲描述了牡丹;17、18世纪,牡丹开始逐步踏上欧洲;19世纪初,在欧洲还掀起了一股牡丹热。牡丹已于潜移默化中成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载体。
3月15日,习近平主席发出了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此次论坛,我们以牡丹—这一广受喜爱、具有美好寓意的载体,邀请中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外使领馆代表赏花论道,就是希望在智慧与审美的交流对话中,进一步丰富交流内容,探讨文化文明传播交流之道,共同推动人类多元文明的繁荣发展。
中国外文局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始终致力于通过多种语言、多种载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近年来,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牡丹,比如,我们出版过《中国牡丹》(外文社,2007)《国色牡丹》(画报出版社,2012)等图书。面对新形势和新技术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牡丹国际传播方式载体,促进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一是注重打造知名IP,丰富牡丹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菏泽牡丹文化价值,挖掘牡丹蕴含的人类共同情感、情绪,提炼具有独特性、差异性的标签,进行IP化打造、故事化表达。二是注重科技赋能,提升牡丹文化传播效能。紧密结合科技的最新发展,用好数字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等,开展菏泽牡丹线上传播,开发数字文创产品、融入互动娱乐场景、打造爱牡丹社群等,让菏泽牡丹文化的传播更好地沿着社交化、可视化、移动化、数据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三是加速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牡丹文化传播载体。以“文化+产业”的思路,在发展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强化创意和创新,不断推进牡丹美学与文化产品的融合发展。比如,塑造“牡丹文创”品牌,再如,拓展牡丹更多应用场景,影视、游戏、包装、服装等等,都应该成为牡丹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四是持续深化国际合作,进行本土化、分众化传播。与媒体、出版、智库等领域的国际机构合作,推动菏泽牡丹文化在海外的本土化、分众化、全媒体化传播,形成国内外传播的合力,打造菏泽牡丹品牌影响力。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相信此次论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进一步挖掘牡丹文化的国际传播价值,推动牡丹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践,提升菏泽牡丹的国际影响力。半个月前,中国外文局与山东省委宣传部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山东省的合作,加强与参会的国内外机构和有识之士一道,在中华文化传播领域携手共进,为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多贡献。
最后,再次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本期编辑:左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