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团队合影
10月30日,“经天纬地——纺织服饰时尚科技主题美术作品展”在北京服装学院开幕。展览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办,北服美学院、服饰文化研究院承办,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项目支持。孙机先生夫人李兰伟女士,中国台湾汉声杂志创始人、总策划黄永松先生,中国台湾汉声杂志总经理温碧光女士,北京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柳妍女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副主任冯令刚先生,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中国文联文艺创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邹锋先生,商务印书馆编审李静女士,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院长霍宏伟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贾京生教授,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郭慧娟女士,著名拼布艺术家金媛善女士,北京视域四维城市导向系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杨辰女士等专家、领导,以及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党委副书记倪赛力出席开幕式,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特邀艺术家以及主创团队师生参加。
北京服装学院倪赛力副书记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倪赛力副书记主持。他表示,本次展览作品以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师生历时一年的主题创作为主,涵盖中国画、油画、插画、雕塑、公共艺术、染织、服饰等多种类型。展览旨在突破学科限定、推动交叉创新,串起艺术学、设计学、纺织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着力于染织服饰科技的时尚艺术再现,探索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的新可能。
黄永松先生致辞
黄永松先生在致辞中说,“有服装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各地目前还保留着非常珍贵的传统染织技艺,如夹缬、蓝印花布等,亟需更多人去关注与传承。多年来,《汉声》杂志一直在记录这些传统技艺,并通过图书、期刊的方式传播。希望大家共同致力于中国纺织服饰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中国文联文艺创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邹锋先生致欢迎词
邹锋先生认为,展览突出了北服“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充分反映出开放、包容的气度。学校积极将新文科与新工科、传统哲学与当代文化、艺术与科技、生活与时尚相融合,通过跨学科视角反观自身研究,并寻求在服装研究领域中新的突破。
北京服装学院校党委书记周志军书记致欢迎词
周志军书记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北京服装学院聚焦中国服饰文化研究,特别是2017年孙机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以来,学校在服饰文化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孙机先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她代表学校对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怀念。此次展览特设《孙机文集》学术纪念专区,体现了北服师生对孙先生的崇高敬意,以及沿着先生的足迹继续深耕的决心。
周志军强调,本次展览的组织者和创作者来自不同的学科专业,对于艺术有着多元的思考。如何让濒临失传的古老技艺在现今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如何打破学科界限、将传统染织工艺与其他艺术门类更好地融合,北服师生和各界艺术家在展览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北服凝聚设计力、科技力、组织力、传播力优势,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通过展览集中展现学科交叉融合的魅力,希望未来在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更多贡献。
商务印书馆编审李静女士向美术学院赠送《孙机文集》
本次展览策展文案以《孙机文集》中的纺织服饰研究内容为线索,这本文集集结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孙机先生的研究成果。开幕式上,商务印书馆编审李静向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服饰文化研究院赠送《孙机文集》,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关立新接受赠书并发言。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马天羽先生向孙夫人赠送孙先生塑像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马天羽向孙机先生家人奉赠了孙机先生塑像。孙机夫人李兰伟女士对北京服装学院领导和师生表示感谢。教师代表贾宝锋在发言中说,衣以载道,绘能言志,这是中国画专业目前极为重视的教学与科研实践方向。相信在校级院级领导的有力支持和带动帮助下,还有更多深入挖掘的可能。
近年来,北京服装学院不断探索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方法,开展基于深厚研究基础的美术作品创作,始终坚持走在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前沿,建构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产出了一批重要原创成果。北京服装学院师生有责任、也有决心,用研究成果与艺术作品去诠释这一理念,展现纺织服饰、时尚科技的融合之美。同时,充分激发创造热情与创新活力,为建设科技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贡献。
天孙机杼,传巧人工。以经为纵,以纬为横。经纬既定,大道乃生。今古一理,万物混同。北京服装学院“经天纬地——纺织服饰时尚科技主题美术作品展”循源“物与人”“天和地”之间的艺术大道,也将织就“修德崇礼、衣以载道”的美好生活。
本期编辑:申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