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一条河“串起”8个民族乐团

【音乐舞蹈】时间:2023-06-27      来源:北京晚报      

  6月23日晚,民族交响诗《大运河》谭利华与八省市民族乐团联合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这并非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的首演,却是运河流域7家民族乐团,首次在北京民族乐团的邀请下,史无前例地以130人的庞大阵容在北京亮相,彰显着“大运河”的文化活力。

  《大运河》首演于2021年,是一部以大运河历史发展、功能及沿线文化资源为创作蓝本的民族音乐作品,由北京民族乐团委约青年作曲家郑阳创作。郑阳没有选用运河流经各省市的地方音乐、戏曲素材顺次拼贴出一部作品,而是以大运河衍生的家国命运、商贸民生、城市发展、文化艺术等多个重大主题为章节,通过序曲《开河》与《漕运沧桑》《黄金水道》《江河万古流》《舟楫通南北》《运河明珠》《醉千秋》《大河·天下》7个乐章,创作出一套立意完整、切面丰富的民族交响诗。

  在保证如此宏大主题的前提下,音乐还能做到悦耳可听、音响丰富,彰显了年轻作曲家的实力,也体现了北京民族乐团敢于将如此重大的题材交给一位85后作曲家的魄力。《大运河》既让人抛却了传统民乐只是民间小调、吹拉弹唱的刻板印象,也让人放下了现代音乐作品总是故作奇巧、艰深晦涩的印象,是一部很有中国韵味的民乐交响作品。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大运河》好听,观众既能感受到民族管弦乐队模拟的奔腾水流,听到笙、阮、唢呐等特色民族器乐领奏,也能听到难得一见的吟诵、戏腔吟唱等元素,获得多元的欣赏体验。对于资深一点的观众或圈内人士,可以发现其中熟练运用了很多中西作曲技法,既有古典的手法,也有非常先锋的无调性音乐,也有一些在民乐界极少使用的作曲技法,都融会贯通在这一部作品之中。

  《大运河》首演近两年后,运河流域的八省市民族乐团第一次完成“大会师”,更是一次历史性事件。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的八家民族乐团选派了各自的“精锐力量”,组合成130人的豪华阵容在国家大剧院登台。演出时,舞台上的艺术家穿着八家院团各自不同的演出服,色彩上形成独特的冲击力,以超大编制的乐队演绎着《大运河》的诗篇。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八省市的人们同在大运河的涵养下成长,艺术家们也都深受民族音乐的滋养,他们的同台合作是民族音乐的凝聚力,更是大运河文化的凝聚力。在古代,大运河集交通、商贸、政治、文化等多种意义于一体,如今,申遗成功多年的大运河更是千年流动的文化血脉,八省市民族乐团联合上演的《大运河》则为大运河文化注入涌动的活力。

  未来,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将踏上巡演之路,这一豪华阵容也将继续打磨,让演出更加默契,效果日臻完美。


记者:韩轩

本期编辑:牛锡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