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青岛寻求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新突破

【物质文化遗产】时间:2024-06-19      来源:青岛日报      

今天上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青开幕。作为大会举办地的青岛,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在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坚持 “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努力寻求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新突破。

1718777719585.png

青岛是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5万年的人类活动史、7000年的农耕文化史和5000年的海洋文明史。田单火牛阵、田横五百士、秦始皇三巡琅琊、徐福东渡等著名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崂山太清宫、天柱山摩崖石刻、八大关等文化胜迹荟萃,康有为、蔡元培、闻一多、老舍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著述讲学,为青岛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重一笔。目前,全市共有13条历史文化街区、550处文物保护单位、近20万件(套)可移动文物。

完善顶层设计,统筹保护利用。专门成立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实施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行动,积极推进历史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制度规范,先后出台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前置的实施意见》《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等,不断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基础。

加强活化利用,擦亮文化品牌。持续叫响“博物馆之城”品牌,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工作方案》,优化博物馆集群布局及多业态发展,中国唯一的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落户青岛。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博物馆,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全民共享。目前全市博物馆达144座,居山东省首位、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组织开展八大关近现代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国家试点,举办“丈量青岛——走近老建筑”等主题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

深化探源工程,梳理文明脉络。实施“探源青岛”工程,加强文物研究阐释,提升文化影响力。对大珠山遗址、北阡遗址、赵家庄遗址等进行考古发掘,实证了青岛地区是东亚史前“水稻之路”传播的重要节点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琅琊台遗址、三埠李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评“山东省考古五大新发现”。开展水下考古,积极助力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

青岛还注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态传承,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此次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会议在青岛召开,将推动青岛与国内先进城市、亚洲各地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学习交流。青岛将全方位做好会务保障工作,同时诚挚邀请海内外游客到青岛旅游度假、投资兴业。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文 王雷/图

 本期编辑:张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