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背后的故事

【物质文化遗产】时间:2022-12-09      来源:交通史志与文化      

        古往今来,中国人将建有廊屋的桥梁称作廊桥。远古时期,除了中国之外建造过廊桥的国家凤毛麟角。中国是廊桥的产房,农商文明和儒家文化是廊桥的助产士。

今天,我们带来由专家委员会世界廊桥史研究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廊桥》主创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原中国交通报社摄影部主任吴卫平撰写的三篇系列文章,以飨诸君。

        简说中国廊桥

        中国具有丰富多元的自然地理景观,并生发出与之媲美的灿烂文明。高原盆地、山脉峡谷、河水溪流激发中华先民破解自然阻隔的勇气。他们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廊桥是先民们为实现时空跨越而创造出的最具智慧、最为精彩的文明瑰宝。“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说的正是廊桥。廊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庞大体系的一个分支。但是,廊桥由于同房屋等民间建筑类似,所以构造形式更加绚丽多彩,社会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文化艺术表现力更加引人瞩目。廊桥是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在中国最早发明、最早建造、最早成为水岸审美焦点。中国廊桥建造史绵延两千多年,积淀形成宏大的建筑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景观现象,引起世界关注。

1-2-541x385.png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古荷桥(近代复修)

        2001—2019年,我实地踏勘,翻越数不清的高山峡谷,跨越无数险滩激流,足迹遍及二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国土面积450余万平方公里,以图文的方式记录了520余座廊桥。经考察发现,廊桥最早的实体为隋代(581-618年)遗留。宋、元两朝廊桥遗存量较少。明、清两朝是中国廊桥大量建造、创新升华、经典定型的黄金时期,遗存量较大。据相关统计,中国保留完好的廊桥一千余座(动态)。1949年后,中国文物部门和人民群众在继承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定数量的廊桥。

2-660x375.jpg

△北京颐和园西提柳桥(清乾隆)

        中国廊桥在世界桥梁之林中独树一帜,其结构造型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建筑工艺奇妙,文化信息丰富,历经千百年魅力不减、盛誉不衰。廊桥是中国工匠精神造就的人类建桥历史的奇迹,亦为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大奇观。廊桥的别称很多,如虹桥、彩虹桥、厝桥、花桥、凉桥、蜈蚣桥、风雨桥等。中国廊桥以基础构造,分类为石拱廊桥、木拱廊桥、石平廊桥、木平廊桥、八字石柱廊桥、八字木柱廊桥等;以上部构造,分类为屋式廊桥、厅式廊桥、亭式廊桥、塔式廊桥、楼式廊桥等。依据空间关联性、时间延续性、风格连贯性、文化差异性、民族相融性等方面,作者与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归纳出华北、西北、西南、中南、东南、江南“六大廊桥带”,以作为综览古代廊桥庞大网络的总纲目。纵观自然与人文因素形成的地域大格局,廊桥的北方截止线是万里长城,西方截止线是珠穆朗玛峰,东方截止线是辽阔的海岸,南方截止线是漫长的边境线。万余座廊桥(遗存千余座)连通了华夏神州广袤大地的时空节点,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

廊桥是如何产生的

        20世纪30年代,建筑史学家刘敦桢(1897—1968年,湖南邵阳人,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兼文献主任,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出版专著《中国之廊桥》,首次提出“中国廊桥”这一概念。廊桥是中国广阔地域除寺庙、祠堂、戏台之外,最为重要并且常用的公共空间,具备大众共有的属性,所有人都可以来到此地,享受平等自由带来的身心呵护与灵魂安慰。廊桥不仅与人们跨越河流的愿望紧密相关,更与人们悲悯命运的脆弱、崇拜图腾、仁者爱人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

3-513x385.png

△江西省龙南县车田村太平桥(明代)

        廊桥由社区文化、场所意识、人文精神生发而成。换言之,廊桥是中华民族人文关怀水到渠成的必然产物。人类具有多边性,如繁衍生存、思想信念、品格尊严等。人类具有集聚性,如思想交流、信仰祈祷、要素配置、文化教育、集市贸易、社会共存等。廊桥的发起者、捐募者多为乡绅族长、僧道义士、商贾官吏。他们重乡情恋故土、孝先祖崇自然,以“惟仁”理念树立道德观,致力于关爱生命、荫庇子孙的公共事业。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认为,君子的基本素质是仁礼兼备。春秋战国开始,儒家学说在中国农商阶层中濡染教化,致使“立身惟仁、行止尚礼”的君子价值观得到尊同。当思想信仰沉淀到一定高度,人们在选择桥梁形式的时候,就脱离了偏重简单可用的思想方式,转变为保护生命安全与仁爱情怀为重、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相统一的思维模式,从而促成了廊桥诞生。

4-660x332.png

△浙江省泰顺县坑边村文兴桥(清咸丰)

        廊桥坐落在一村一寨风水、风景最佳之处,使中国道家“天、地、人合一”的太极境界变为现实。乡民的生活起居因为廊桥而增添了仪式感,平凡甚至乏味的日子也变得美丽动人。山道中的长足行旅、远来的马帮、劳苦的挑夫可以在廊桥得到休整,重新振奋精神,踏上旅途。

        世界设计师合作联盟主席阎志先生在《方式改变世界》一书的“人类回归的方式,无法停止的乡愁”一章中提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无数个世纪以来,人类都在思考自己的路程和归期。从而惊奇地发现,人类并没有走向生命而是走向思想。透过任何一项人类事业,我们看到的都是精神的力量。同时由于思想的操作,人类自身才成为纯粹自在黑暗中的明灯。”

        廊桥以其深邃的文史蕴涵、令人百看不厌的姿容、神奇的亲和力,将仁爱美德推向极致。精神家园是我们的第二个太阳,廊桥作为家庭的延续,提供了遮风挡雨、休息交谈的社交场所,互通有无的自由贸易市场,供奉着祈祷祭祀、膜拜还愿的佛龛神像,甚至家族办酒、婚丧嫁娶、登科庆贺、生子庆寿等活动,都要在廊桥举行。廊桥一旦建造,就世世代代受保护,坚韧地继承下去。

我与廊桥传奇

        三十年前我试图寻找一个全新的探索专题,她隐藏在一扇没有被打开的大门后面,我梦想成为那个开门的人。直到2001年,我在湖南省芷江县㵲水河边见到一座叫龙津桥的廊桥。如果龙津桥是座小桥,如果它平淡无奇,也许这一邂逅还不足以触碰到我灵魂最深处。

5-660x378.jpg

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龙津桥(明万历)

        明万历年间,宽云和尚募集白银一万五千两,粮食一万余石,雇匠招工建成十三墩十四孔、五层楼七座塔,长246.7米、宽12.2米的巨型廊桥,成为当时轰动湘、黔、桂、鄂、渝的大事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龙津桥成为芷江飞机场疏散的援华物资运往前线的唯一通道。龙津桥上部廊塔被撤除,改成石墩石梁木面公路桥。冒着日军飞机的轮番轰炸,龙津桥与中国军民一道,一刻未歇地承载着反抗外敌的车轮滚滚向前。1945年8月21日16时,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芷江县七里村举行。龙津桥与亿万中国人民一起,见证了日本侵略者向正义的中华民族承认战败、低头认罪的历史时刻,从此,“天下第一功勋桥”名扬天下。当时一位教书先生赋诗云:“百战弹雨侵我身,咬碎钢牙载车轮。一寸桥身一寸血,捷报飞来慰桥魂。”1999年,龙津桥恢复了桥、廊、塔一体的正本容颜,她再次以美丽雄壮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我庆幸偶然间遇到龙津桥,而她也在等我。

6-625x385 (1).jpg


        为了寻找中国古代廊桥的踪迹,我18年间行程40万余公里,在北京、河北、山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甘肃、陕西、西藏、重庆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他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尚未发现古代廊桥遗存)的高山深谷河川中,反复寻觅拍摄到520余座各种廊桥。同时,我把自己的视野投向了国外,开始关注世界廊桥的衍变。

        我试图为中国古代廊桥的整体面貌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使廊桥在世界文明坐标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我们这一文明古国填上一张厚重的历史文化名片,向世界推介灿烂的中国廊桥文明,最终达到让世界了解廊桥,使这些珍贵的廊桥得到有效保护的目标。我坚信,中华大地上还保留着祖先们的清晰足迹,而寻找它们就是寻找我们自己的生命基因。

7-615x385.jpg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高阳桥(元代)

        18年来我所获得的最大快乐,并不是得到了520多座中国古代廊桥的图像,而是能够感受到我们祖先的造物与自然界和谐呼吸的奇妙氛围,能够得到清风徐来花香沁怀的难忘享受。能够看到廊桥下面清澈的溪水中有小鱼在畅游,能够听到山林中的鸟雀在忘情歌唱。更加难得的是,还能体验到一些纯粹的乡土文化和真诚质朴的元素所带来的欢乐。

        我的中国廊桥专题的拍摄、研究远未走到尽头,也许永远没有尽头。

 推荐阅读

     8-385x385.png

         本书由中国公路学会组织刘杰教授等众多廊桥研究专家编撰而成,交通行业知名摄影家吴卫平先生历时18年,带领团队实地考察拍摄了大量廊桥珍贵资料。本书集中展现了中国廊桥遗存的整体面貌,展示了中国廊桥发展的历史长卷,共收录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廊桥360余座,并首次提出“六大廊桥遗存带”概念,填补了学术空白。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从理论高度总结研究中国廊桥的著作,堪称当前国内廊桥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吴卫平
本期编辑:张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