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西部民歌展演“花儿”表演,图源:宁夏新闻网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并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其传唱场合主要包括日常生产、生活和“花儿会”两种。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
宁夏花儿,这一深植于西北地区的民歌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已成为宁夏乃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起源于明代,以其高亢激昂、嘹亮而委婉细腻的唱腔著称,既有长篇的“整花”,也有即兴发挥的“散花”,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以情歌和表现回族人民生活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夏花儿逐渐发展成为回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2006年,花儿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该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宁夏花儿的特征与历史发展
宁夏花儿,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历史发展源远流长。《诗经·豳风》、《汉魏南北朝乐府》中的《陇山歌》、《陇板歌》、《陇原歌》即其先声。据史料记载,花儿最早产生于明代初年,大约公元1368年前后,因歌词中将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花儿的流传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紧密相关。它起源于甘肃临夏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传播到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宁夏花儿以其高亢激昂、嘹亮而委婉细腻的唱腔著称,既有长篇的“整花”,也有即兴发挥的“散花”。整花通常以长篇故事为主,而散花则形式自由,可以即兴发挥,显示出演唱者的多才机智。花儿的内容丰富多彩,多为情歌,也有表现回族人民生活的作品,歌词多即兴创作,口语化且贴近生活。在宁夏六盘山地区传唱的花儿,以其独特的风情而闻名。据说,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先生放弃了前往欧洲的计划,选择留在中国西部,这背后的原因正是他对宁夏六盘山地区“山花儿”的深深着迷,也正是这些迷人的“山花儿”引导他深入探索中国西部的民歌宝库,激发了他毕生的音乐梦想和艺术追求。
宁夏花儿不仅是回族人民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继续在宁夏乃至全国的文化舞台上绽放光彩。
宁夏花儿的当代传播
每年农历六月初至七月,宁夏以及周边地区都会举行盛大的花儿会。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地区的花儿会就非常出名。这些花儿会不仅是歌手们展示才艺的舞台,也是人们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合。在这些活动中,歌手们以歌会友,或单打独唱,或一问一答,互相对唱,形式自由而“散漫”,充分体现了花儿的艺术特色。2023年1月21日,央视春晚,宁夏的“花儿”传承人黄亚和4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警察、消防员、残奥会运动员等来自基层一线的百姓歌手,共同完成串烧联唱《早安,阳光》,让“花儿”被更多人看见。2024年4月,中国民歌(花儿)大会在宁夏中卫市文化广场圆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5支“花儿”(民乐)知名歌手、传承人以歌为媒,自南长滩梨园启声,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借助文化交流纽带,打开与多地区文旅交流合作的“大融合、大联动、大贯通”。
随着近年来社交平台和媒体的发展,宁夏花儿有了更大的舞台。撒丽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回族山花儿传承人,通过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花儿的演唱,吸引了大量的忠实粉丝,使得花儿的歌声能够跨越地域的限制,传遍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宁夏花儿传承人和爱好者们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命力,让更多人感受到花儿的独特魅力。
宁夏花儿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种种挑战。为了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编辑出版《宁夏回族山花儿200首精选》,举办花儿艺术节,如“2023中国花儿大会”和“中国民歌(花儿)大会”等。这不仅为民歌艺术家和传承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公众提供了欣赏和了解花儿的机会,进一步扩大了花儿的影响力。
相关报道
花儿(宁夏回族山花儿)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ihchina.cn)
到宁夏 唱花儿——中国民歌(花儿)大会完美落幕 - 中国日报网 (chinadaily.com.cn)
西北民间艺术瑰宝:花儿与花儿会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ihchina.cn)
宁夏花儿寻踪:高山有好水 长河酿痴情 (people.com.cn)
宁夏山花儿传承人文博会上收获意外之喜 忠实粉丝闻声追“花儿” (nxnews.net)
宁夏花儿传承人,心头花儿绽放 (people.com.cn)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回族花儿唱响世界——中新网 (chinanews.com)
宁夏花儿唱响“2023中国花儿大会”-宁夏文艺网 (nxwl.org.cn)
相关论文
[1]郑晓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六盘山花儿理论创新概述[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4,22(01):25-30.
[2]马文丽.当代文化视域下宁夏花儿的传承与保护[J].民族艺林,2024,(01):152-159.DOI:10.13767/j.cnki.cn64-1011/j.2024.01.015.
[3]屈文焜,屈小草.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宁夏花儿文化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44(02):38-44+54.
[4]王瑞.宁夏回族山花儿的保护与传承方式[J].民族艺林,2017,(03):70-74.DOI:10.13767/j.cnki.cn64-1011/j.2017.03.011.
相关图片
第十五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现场观众,图源:宁夏新闻网
撒丽娜在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上唱“花儿”,图源:宁夏新闻网
2024中国西部民歌展演“花儿”表演,图源:宁夏新闻网
宁夏“花儿”展演,图源:澎湃新闻
2023中国花儿大会,图源:宁夏文艺网
宁夏固原西海子民间花儿歌会,图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期编辑:王潇悦 张晶
内容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