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文化

【宁夏】时间:2024-10-14      来源:本站      

image.png

宁夏西吉震湖,图源:中国网

“塞上江南”初名“塞北江南”,最早是指今宁夏北部黄河河东灌区,即今宁夏黄河灌区,现泛指宁夏黄河平原,包括宁夏北部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一带。宁夏平原位于黄河上游,得益于黄河的灌溉,这里农业发达,为中国水稻集中产区之一,水土资源丰富,风景优美,胜似江南,因而被誉为“塞上江南”。境内有以自然风光为代表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湖和沙坡头景区,也有以历史文化为代表的水洞沟、西夏王陵和镇北堡影视城,以及贺兰山、中华回乡文化园、鸣翠湖、黄河楼、黄河坛等众多旅游景区。


“塞上江南”美誉的由来

宁夏被誉为“塞上江南”,这一美誉的由来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最初,“塞上江南”指的是宁夏平原,尤其是黄河流经的银川平原地区。这个称谓最早见于《太平御览》引用隋代郎茂的《图经》中,称这一地区为“塞北江南”。唐代诗人韦蟾在《送卢潘尚书之灵武》中也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赞美这里的美景和富饶。此外,叶圣陶先生在《坝上一天》中也曾写到“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常常听见‘塞上江南’的说法,常常看见‘塞上江南’的字样。”

宁夏平原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美称,主要是因为它位于黄河上游,得益于黄河的灌溉,使得这片土地水土肥沃,农业发达。这个地区既有大漠金沙、黄土丘陵的壮阔,又有水乡绿稻、林翠花红的秀美,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却呈现出江南水乡的景象,河湖众多,稻田连片,瓜果飘香,与周边的荒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景观,让人联想到江南地区的美丽和富饶,因此得名“塞上江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称谓逐渐扩展到了宁夏的其他地区,成为了宁夏的泛称。宁夏不仅在自然风光上有着江南的秀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多样的旅游资源,都为这一美誉增添了更多的内涵。



塞上江南文化的当代传播

塞上江南一甲子,宁夏儿女谱新篇。近年来,宁夏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打造了沙坡头、沙湖、“星星的故乡”、“彭阳梯田”、“贺兰山东麓世界级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宁夏二十一景”等旅游新名片,不断提升宁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塞上江南”已经成为了宁夏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领略其独特的魅力。同时,宁夏也在不断努力推进文旅融合,民族团结与高质量发展互促互动,同奋斗共富裕。通过宁夏人民的共同努力,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6776元增至2023年的17772元。“以前吃土豆果腹,现在种土豆致富。早熟马铃薯成了我们的‘金疙瘩’,一斤能卖5元钱,我一年光种它就能挣5万多元。”西吉县马莲乡马莲村村民说。

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如水洞沟遗址、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等的保护和研究,宁夏塞上江南的古老文化得以进一步活化和传承。2023年5月,复旦大学和银川市文物局主办了“山河之间——银川地区历史文物展”,展览展出来自银川的石器、岩画和建筑构件等文物126件(套),完美展示了“塞上江南”文化交融、美美与共的活力。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成为了宁夏的旅游名片,更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相关报道

全国文化建设成果展示——宁夏回族自治区|塞上江南书写文化新篇章-新华网 (news.cn)

塞上江南谱新篇-新华每日电讯 (news.cn)

文旅深融合 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mct.gov.cn)

内蒙古日报数字报-流光溢彩的塞上江南 (northnews.cn)

塞上江南谱新篇——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纪实_腾讯新闻 (qq.com)

观展记|跨越万年的“塞上江南”:从水洞沟到西夏陵 (thepaper.cn)

 

相关论文

[1]路其首.塞北江南:宁夏地域形象的形成与演变[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03):87-93.

[2]郑彦卿.从古今建设成就谈“塞上江南”之宁夏[J].西夏研究,2020,(03):117-119.

[3]王培华.宁夏“塞北江南”之称由来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8,(07):104-112.

 

相关图片

image.png

宁夏引黄古灌区,图源:中国新闻网

image.png

宁夏沙湖,图源:新浪网

image.png

宁夏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图源:中国网

image.png

宁夏青铜峡市黄河美景,图源:内蒙古日报数字报


本期编辑:王潇悦 张晶

内容综合自网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