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画景区太阳神岩画,图源:宁夏文旅厅
宁夏岩画是中国古代岩画艺术的瑰宝,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以及卫宁北山、香山和牛首山等地。这些岩画记录了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如狩猎、耕作、放牧、祭祀和图腾等,是研究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源。其中,贺兰山岩画被誉为“史前人类的艺术长廊”“刻在石头上的史诗”,曾被中国30多家媒体评选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贺兰山岩画以其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艺术风格独特而著称,其制作技法多样,包括敲凿、磨刻和划刻等。宁夏岩画的图腾或线条较细,匀顺平浅或深凿浅刻其中,最著名的岩画之一是被称为“镇山之作”的太阳神岩画,这幅岩画位于贺兰山中,磨刻在距地面20米高的石壁上,是贺兰山5000多幅岩画中海拔最高的一幅。它以圆盘和放射性线条表现太阳的特征,展现出古代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和敬畏。此外,贺兰山岩画中还有大量人面像岩画,这些岩画大多数出现在环太平洋地区,而中国的人面像岩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仅贺兰山中就发现有700余幅,它们是人类崇拜文化和精神世界的直观表达。宁夏岩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代人们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它们的存在,让后人得以窥见古代先民的生活面貌,感受他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它们是宁夏乃至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
岩画文化的特征
贺兰山岩画主要采用敲凿、磨刻、划刻三种方法制作,其中敲凿法最为常见。这些技法使得岩画线条流畅、图像清晰,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宁夏岩画题材丰富,其内容包括动物图像、人物形象、天体图像、狩猎场景、交媾场景、舞蹈和祭祀画面等。其中,人面像岩画尤为特别,形态各异,表情丰富,有的与太阳光芒相结合,显示出对神灵和图腾的崇拜。其次,狩猎场景是岩画中常见的主题,描绘了先民与自然斗争的智慧和勇气。这些画面展现了狩猎过程中的紧张和激烈,如猎人与野兽的搏斗、猎人们协作的场景,这些图像不仅记录了先民的生存方式,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颂扬。
宁夏岩画以写实主义风格为主,同时在人面像、面具神等图像中表现出象征主义风格,反映了远古先民的自然观、宇宙观和宗教意识。贺兰山岩画中的动物图像大多从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如野牛、野猪、野马、鹿、山羊、马等。这些图像以简略的“笔法”勾画出对象的基本轮廓,同时敏锐地把握其突出特征,如鹿角、马腿、野猪鬃毛、虎豹斑纹等,显示出远古艺术家惊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在人面像、面具神等图像中,贺兰山岩画表现出象征主义风格。这些图像往往没有细致刻画人物面部,而是突出表现其双眼和太阳的光芒,给人以庄严、肃穆、神秘的感觉。
岩画文化的当代传播
宁夏的岩画文化,作为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遗产,其在当代的传播与推广对于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宁夏正通过数字化技术对贺兰山岩画进行多方式、多维度、高精度的记录,将濒临消亡的岩画永久留存,也为后续保护利用提供数据支撑;着力解决文物本体风化病害,并对风化较为严重的岩画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岩画等问题。2023年9月15日,“挖掘岩画时代价值 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第九届贺兰山岩画文化艺术节暨岩画保护发展研讨会在贺兰山岩画景区举行,邀请多位非遗老师将地域、历史、人文、特产等要素与岩画元素深度融合,展示优秀的“岩画+”作品,让古老的岩画再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此外,贺兰山岩画景区积极开展了“旅游+研学”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研学旅游品牌,强化了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文物保护意识,提升了他们对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感。2022年9月,“爱上银川·塞上金秋”2022秋季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暨中华文明溯源之旅——“讲好贺兰山岩画故事”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贺兰山岩画景区开幕,活动中贺兰山景区还举办了精彩纷呈的文创展示、非遗体验、研学课程互动体验,让中小学生体会到了宁夏岩画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进一步推动了景区“旅游+研学”“文化+研学”“国潮+旅游”融合发展。
相关报道
来自远古人类的“密语”——贺兰山岩画-宁夏新闻网 (nxnews.net)
宁夏对贺兰山岩画开展“数字化”保护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专家学者齐聚宁夏 共话岩画与科技化保护新模式-中新网 (chinanews.com.cn)
宁夏岩画景区“旅游+”“+旅游”模式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中国新闻网-宁夏新闻 (chinanews.com.cn)
宁夏二十一景|在远古岩画里探寻万年时光的足迹 (people.com.cn)
岩画里的“史书”——贺兰山自然·人文·科普·岩画展 (sanyamuseum.com)
刀痕与印迹——贺兰山岩画独有的艺术魅力--书画--人民网 (people.com.cn)
相关论文
[1]阿热阿依·托列根.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与研究[J].今古文创, 2024,(24):98-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4.031.
[2]王阳,屈原骏.模式识别在贺兰山人面像岩画研究中的应用[J].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4,34 (01):26-30.
[3]左长缨,潘晓,刘思文,等.宁夏贺兰山岩画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J].民族艺林,2023, (01):114-122.DOI:10.13767/j.cnki.cn64-1011/j.2023.01.012.
[4]王军.宁夏贺兰山乐舞岩画的历史文化解读[J].北方音乐,2023,(01):57-68.
[5]薛正昌.贺兰山岩画文化[J].宁夏社会科学,2004,(02):72-77.
相关图片
贺兰山岩画冰瀑,图元:宁夏文旅厅
第九届贺兰山岩画文化艺术节,图源:银川市委宣传部
手印岩画,图源:宁夏新闻网
贺兰山岩画研学基地,图源:宁夏新闻网
本期编辑:王潇悦 张晶
内容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