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象雄文明是在我国本土形成的一种具有跨民族背景的古老文明,是藏文化的源头、藏民族的根,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的阿里、昌都和日喀是古象雄文化的发源地,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能在这些地方感受到古象雄文化的存在和演变。
一、象雄文化概述
象雄,是青藏高原在吐蕃还未崛起之前的名称,它分为里、中、外象雄三部分,分别是以今天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穹隆银城、那曲地区尼玛县当惹琼宗、昌都市丁青县琼波孜珠山为中心的历史疆域。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象雄在地理上东临吐蕃,西接中亚,北通丝绸之路,南抵尼泊尔和印度,是人类多元古文明的交汇之地。存在于公元前4世纪到7世纪的象雄王国,吸纳西亚、中亚等地文化,依据高原的生存条件和文化融合性,创造出以冈底斯山周边地区为地理中心,以苯教文化为信仰基础和文明内容的古代象雄文化。
古象雄文明是藏族文化的根。过去,有观点认为,西藏文化全部来自印度,此外并无其他古代文明。但事实上,藏族文化的源头并非佛教,而是起源于象雄中部的苯教。越来越多的苯教文献证明,冈底斯山周边文化曾是喜马拉雅山区文化中心之一,而佛教诞生的基础——印度婆罗门教,其主干教派的起源与冈底斯山有关。由此看来,佛教文化正是吸收了源于中国的苯教文化而生,而后又传入中国,体现了一种文化回归的现象,这或许也是藏族人对佛教的接受和理解能够如此深刻的原因之一。
二、象雄文化的核心要素
一是神鸟。从现存文献及其研究成果看来,“象雄”是个古老的象雄文词汇。“象”是地方或者山沟的意思,“雄”是“雄侠”的缩写形式,是古代象雄的一个部落名字。象雄“雄侠”部落认为,他们是神鸟“琼”的后裔。这个神鸟的形象往往是鹞头、人身、鸟翅、爪的形象,出现在许多苯教的文献以及西藏的岩画中,是西藏文化中的重要图腾之一。如今,西藏阿里及周边地区与嘉绒地区在着装习俗等方面至今仍然保持着惊人的一致。这两个地方的服装是按着神鸟“琼”设计的,比如女人的披肩为神鸟“琼”的双翼,裙褶为神鸟“琼”的尾翼,头饰为神鸟“琼”的双角。
二是苯教。苯教的始祖是象雄王室王子辛饶米沃,相传他是作为托格尔王和嘉西玛的王子降世的。十二功业构成了他全部的一生,他授予弟子们的九乘苯教和四门五库成为苯教庞杂的教规和理论的基础。三界宇宙观是苯教的核心观念,既整个宇宙分为三层,上界为神界,中界为年界,下界为鲁界。神界即天界,居住着各种不同的神祇,并有十三层之说;年界即人间;鲁界是大地底下充满着各种鲁(水系生灵)的世界,这些生灵有时候也出现在人间的湖泊、池塘、灌木、树阴之下。象雄时期及吐蕃时期,苯教曾盛极一时。随着佛教在公元7世纪进入西藏,尤其是松赞干布引入佛教后,苯教的地位开始逐渐被削弱,但并未完全消亡。
三是民间习俗与文化。象雄文化对藏族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西藏地区丰富的民俗活动都与象雄文化相关。例如祭山神,拜神湖,转神山,磕长头,使用转经筒,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供奉朵玛盘酥油花,插风马旗,插五彩经幡,打卦算命,跳锅庄舞等等。此外,辛饶教诫中还有天文与医学等内容。例如,针灸一般被视为汉族地区的中医所独有的技术。然而,从敦煌出土的《藏医针灸法残卷》中,却载有与中医不同灸法的针灸内容。现今藏语中的橄榄、苦参等药名依然沿用象雄语。
三、象雄文化的当代传播
古象雄文明的精髓,记录于178部《古象雄大藏经》中。《古象雄大藏经》是藏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智慧结晶,也是全息全景式反映藏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医学、民俗等多领域。2015年,为了保护与传承古象雄文化遗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正式启动。该项目预计历时十年之久,不仅将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还将还原古象雄时期中华文明的深广影响和象雄文化的开放包容。
2015年,首届“中国国际象雄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捷克、加拿大、日本等国的60多位专家学者提交了研究成果,可见海内外对象雄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象雄研究的重要意义。此后,象雄文化学术研讨会成为国内外关注和从事象雄文化的研究者的一个常态化机制平台。
学术界之外,影视界、文旅界等领域也同步发力。2015年,纪录片《象雄》正式开拍。该片以考古文献为线索,采用众多翔实的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以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为依据,结合实景拍摄,向大众揭开古象雄文明的尘布。2019年,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推出了探源西藏“象雄文明”的旅游新线路,集中展现象雄遗址、古代村落变迁和高原象雄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此外,阿里地区还打造了象雄文化旅游节文化节,迄今已举办八届,已成为阿里地区极具当地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和旅游风情特色的标志性节日盛会。
相关报道
象雄文化研讨会聚焦青藏高原的文明交融-新华网 (xinhuanet.com)
留住尘封数千年的象雄文明-中新网 (chinanews.com)
阿里考古新发现 有望填补象雄文明研究空白-科教台-中国网络电视台 (cntv.cn)
何贝莉:苯教及其三界宇宙观 (tibetology.ac.cn)
西藏推出探源藏文化“象雄文明”旅游线路 (mct.gov.cn)
相关论文
[1]才让太.古老象雄文明[J].西藏研究,1985,(02):96-104.
[2]才让太.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J].中国藏学,2005,(01):18-32.
[3]顿珠拉杰.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J].西藏研究,2003,(03):93-108.
[4]霍巍.论古代象雄与象雄文明[J].西藏研究,1997,(03):44-54.
[5]张亚莎.古象雄的“鸟图腾”与西藏的“鸟葬”[J].中国藏学,2007,(03):45-54.
相关图片
古象雄文明遗址
象雄佛教的酥油花
苯教古如江寺的象雄文字
阿里古如江寺的苯教大藏经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宁菁菁 施予涵 李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