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舞文化

【西藏】时间:2024-03-28      来源:本站      

一、藏舞文化概述

藏舞文化是西藏高原地区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是藏族人民生活、宗教信仰、历史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体现。它以鲜明的地域性、宗教性和生活性为特色,既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根据地域、文化和功能的不同,藏舞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锅庄舞、弦子舞、热巴舞、囊玛、宣舞等类型。这些舞蹈或是户外舞蹈,或是室内舞蹈,部分在民间流行,部分则是只能在特定场合演出的礼仪舞。这些舞蹈是藏族人民表达情感、传承历史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艺术魅力。

二、藏舞的代表类型

一是锅庄舞,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藏语中,锅庄舞意为圆圈歌舞。锅庄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舞蹈时,一般为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2001年,昌都县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锅庄艺术之乡”。

二是弦子舞,分布于西藏东部芒康县及云南、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弦子,又称“谐”、“叶”、“巴叶”,是藏族特有的一种胡琴,一般由男子演奏。弦子舞就是在乐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族歌舞艺术。表演时,由男子拉弦子,女子舞彩袖,随着弦子节奏的变化,歌声舞姿变化多样,有拖步、点步转身、晃袖、叉腰颤步等动作,其中以长袖飘飞最有特色。弦子的歌词大部分为迎宾、相会、赞美、情意、辞别、祝愿的内容。舞蹈时男女舞队各围成半圈,时而聚圆,时而疏散,且歌且舞。男子舞姿重在舞靴、跺脚,显示豪放粗犷之美。女子则突出长袖轻柔舒展之美。

三是热巴舞,主要分布于西藏昌都、工布、那曲等地及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这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热巴舞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融说、唱、舞、杂技和气功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如今,热巴舞已经登上了国内外舞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2002年,丁青县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热巴艺术之乡”。

四是拉萨囊玛。这是一种室内歌舞表演,而非草原表演。它起源于西藏阿里地区,流传于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区,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拉萨囊玛舞姿优美,唱腔质朴,以赞颂自然万物为主要内容,同时表现对神灵的虔敬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表演时,乐队盘腿坐在一边,舞者站立场中,每人脚下放一块木板。因受表演场合和对象的制约,囊玛基本是在原地舞动,表演中演员脚下的木板会发出“嗒嗒嗒嗒”的节奏声。演出高潮时会出现顶碗舞,演员将装满青稞酒的碗顶在头上表演。

五是宣舞,主要流行于札达县境内地处中印边境的峡谷地带。它的起源目前可追溯到古象雄文明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格遗址红庙大殿壁画中清晰地留下了宣舞的踪迹。古格宣舞有“十三宣舞”之说,它和民间宣舞统称为“古格宣舞”,是融说、唱、跳为一体的传统舞蹈。作为礼仪舞,宣舞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由特定演员身着特定服饰进行表演,不得在民间演出。表演时,一名男舞者手持皮鼓,女舞者双臂相连,以宣舞舞步边唱边跳,以“龙体”线条变幻队列。通常为一人起头唱,其他人接着跟唱起来,然后按逆时针前后左右随着歌声的节奏移动步伐。人数不限,共有十三种曲目,如果全部演完需十天十夜。目前,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宣舞传承乏人,对它的抢救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村民表演“宣舞”,图源:新华网

三、藏舞的传承与发展

为了保护西藏舞蹈文化原生态的丰富性,进一步拓宽其衍生形态,中国文联、中国舞协、西藏文联积极开展系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采风活动,先后带领一批舞蹈艺术家、中青年舞蹈编创人才等深入西藏自治区采风,并把采风成果转化为创作成效,推出一台深入反映藏族人民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的主题展演。展演中,《玄音鼓舞》《青稞》《阿嘎人》《转山》《梦宣》等多个具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作品惊艳亮相,在广大群众中获得热烈反响。

▲  舞蹈《青稞》剧照

舞蹈《青稞》剧照,图源:文旅中国

藏舞的传承与发展也离不开一些始终走在路上、坚持跳舞的传承人。在2019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今年79岁的尼玛旺久作为“卓本”(领舞)与数十位年轻舞者表演久河卓舞。尼玛旺久把久河卓舞从田间带到了更大的舞台。

尼玛旺久作为“卓本”(领舞)表演久河卓舞,图源:中新网

此外,“00后”青年也已经成为传承发展非遗文化的重要力量。例如比如县的小伙嘎吉达加,就致力于让家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布阿谐”“丁嘎热巴”等传统藏舞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他成立半专业化的锅庄团队,进行舞蹈培训,让藏舞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相关报道

弦子舞(芒康弦子舞)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ihchina.cn)

拉萨囊玛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ihchina.cn)

热巴舞(丁青热巴)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ihchina.cn)

锅庄舞(昌都锅庄舞)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ihchina.cn)

高原上的藏舞 彰显藏族人民的幸福生活_文化频道_中华网 (china.com)

西藏非遗传承人尼玛旺久:坚守“一甲子”让卓舞走出“田野”_工艺_中国西藏网 (tibet.cn)

“00后”藏舞传承人嘎吉达加: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_文化_中国西藏网 (tibet.cn)


相关图片

image.gif

image.gif

藏舞《玄音鼓舞》剧照

image.gif

藏舞舞种之一——热巴舞

image.gif

藏戏“跳神”

image.gif

画家笔下的藏舞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宁菁菁 施予涵 李卓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