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酒和酥油茶是西藏茶酒文化的两大核心,也是西藏独特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茶酒不仅在西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西藏的宗教、节庆和社交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青稞酒
相传,唐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将中原先进的酿酒技术传到西藏,用当地盛产的青稞与清甜的溪水煮酒,酿成酒色微黄、酸中带甜、入口丝滑甘美的青稞酒。
青稞酒的酿制并不像绍兴黄酒那样工序多、时间长,只需要把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发酵两三天后,加入清水再封闭一两天,即可酿成。但是,青稞与水的品质、温度、时间和酒曲的量对酒的味道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稍有差池,酒就会变苦变酸。
在西藏乃至藏北,人们最爱酿酒,最爱喝酒,也最喜欢敬酒,并且敬酒必唱敬酒歌。世代生活于青藏高原的藏民族,习惯把敬青稞酒作为待客之道,上至祭山水神灵和护法神,下至民间喜庆佳节、迎送礼情,都离不开青稞酒。
与青稞酒相伴的,是藏族独特的酒文化。按照藏族习俗,客人来了,豪爽热情的主人要端起酒壶,斟酒敬献客人。劝酒时,主人还会敬献酒歌,身子要伴着节奏舞蹈,杯中的酒却绝不许洒出。客人有时也要唱酒歌回敬,此唱彼和。在这样热闹、欢乐的聚会里,藏族人民生性豪放、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尽数体现。
二、酥油茶
酥油茶主要由酥油和茶叶混合制作而成。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酥油茶是“打”出来的。人们将刚挤出来的鲜奶倒入木制酥油桶中,用木塞搅打出酥油,再将酥油一团团捏紧泡进冷水中,以让其进一步凝固。接着,制茶者将煮好的浓茶与凝固的酥油一并倒入木桶中,再次用木塞敲打,直到敲打的声音由“咣当、咣当”变成“嚓伊、嚓伊”,茶、酥油、盐就此混为一体成为酥油茶。在藏北草原,无论谁踏进主人的家门,端出的一定是浓浓的酥油茶,先请客人喝一碗,然后才寒暄议事。
相传,酥油茶也是文成公主创制的。当时,文成公主初到吐蕃,适应不了高原的气候环境,对每餐肉多乳多的饮食也不习惯,于是便试着将茶加进奶中饮用,再加入酥油、盐、松子等,这便是最早的酥油茶。
酥油茶的背后,还有一则民间爱情故事。传说,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但由于两个部落历史上结下的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梅措跳进火海殉情。双方死后,美梅措到内地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得以再次相遇。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每日必备的饮品,也是外来游客进藏缓解高原反应的必需。藏医学认为,在高寒缺氧环境下多喝酥油茶能增强体质,还可使津液增多,滋润肠胃,和脾温中,润泽气色,精力充沛。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困乏的时候可以解乏。同时,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高原饮食缺少蔬菜的缺陷。
牧民家庭一般每天有四次较正式的饮茶。早茶要与炒面或糌粑一起食用,茶喝足了一天才有劲。午茶喝茶时也要吃一些糌粑。午后茶一般在下午五点左右,此时正是放牧时间,属于加餐茶。最后一次茶是晚茶,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炉火旁,喝茶享受家人团聚时光。
三、茶酒文化的当代传播
品牌建设是当代西藏茶酒文化推广传播的重要举措。琼结县强钦村素有“青稞酒故乡”的美称,“强钦青稞酒酿造技艺”也是村民们数百年传承的技艺。近年来,强钦青稞酒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尝。许多村民开办了农家乐、民宿,当地也举办了“青稞酒文化节”“青稞酒体验馆”等文旅活动。
青稞酒也是当地藏族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20年,比塘村致富带头人多巴,结合奔赴各地学习调研的经验,筹措48万元资金成功注册了“央渠青稞酒”商标,在尕楞乡党委和比塘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开办了酒坊。2021年,酒厂收购黑青稞原料2万公斤,酿酒1万公斤,“青稞藏酒”在当地口口相传,受到周边州县酒店餐馆的欢迎,还远销至西藏、甘肃、上海等地。
过去,西藏不产茶叶,依赖茶马古道才能获得珍贵的茶叶。如今,西藏产的高原茶,开始销往内地。1963年,西藏开辟第一块茶田。如今,西藏最大的茶场——易贡茶场生产的茶叶品种达3大类26个,其中云雾茶还在全国茶博会上获金奖。在西藏墨脱县、察隅县等地,茶田纵横,茶产业作为西藏新兴的绿色产业,受到国内茶界的重视。
相关报道
东西问丨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baidu.com)
相关图片
青稞,图源:新华网
青稞酒展示,图源:青海日报
2012年3月,西藏拉萨,民众在大昭寺广场上边喝酥油茶边聊天。图源:中新网
本期编辑:李卓兰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