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文化

【湖北】时间:2024-09-05      来源:本站      

一、起源与背景

知音典故、知音文化源于湖北武汉的古汉阳地区,是独属于湖北的文旅资源,赋予了湖北文旅独特的辨识度,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是全新的湖北文旅宣传语,也是湖北文旅的新品牌,更是落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湖北实践。

知音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传奇故事。这一故事在《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列子》等先秦元典上均有记载,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也有所涉及。

据传,春秋时期的钟子期与伯牙之间的故事,是“知音”一词最早的出处。伯牙琴艺高超,却鲜有人能懂其曲中意。直至他邂逅了钟子期,后者不仅听懂了伯牙的《高山流水》,更能感受到那背后深邃的情感与哲理。自此,“知音”便成了形容彼此心灵相通、相互理解的朋友的代名词。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录于《警世通言》一书中,用生动笔触描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成为后世白话体小说创作蓝本,对知音故事的普及功不可没。历代文人雅士,通过诗词歌赋、音乐美术、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不断解读知音,阐释知音义理,让知音故事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随着时间的流逝,知音文化不断演变,但其核心价值——追求心与心的沟通和理解——一直被人们所珍视。在中国文学和艺术领域,这一主题反复出现,无数文人墨客通过诗歌、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对知音的向往和赞美。无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还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深厚友情的追求和赞颂。2014年,伯牙子期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二、当代意义

知音文化是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的典范。知音文化架起一座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桥梁,体现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和人际关系,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和深邃的意境,文明、和谐、平等、友善、敬业、诚信,都在“知音”宝典中闪烁着光芒,对中国社会、人文、音乐、文学和美学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知音文化已经成为全人类的瑰宝。知音反映了人类精神生活中一种至高境界的追求,成为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追求真挚友情和高尚友谊的标杆,让不同种族、不同国度的人们在一个美好安宁的环境中和谐友好地相处。

三、海外传播

由于人们千百年来的广泛颂扬,伯牙子期传说的影响早已走出中国。记载知音传说的典籍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日文、德文、意大利文等,在亚洲、欧洲、美洲多国广泛传播。

1967年,国际天文学会宣布,水星上有15个环形山,以各国古代文学家、艺术家命名,其中一座便以“伯牙”命名。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古琴曲《流水》(由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及其他世界名曲录入唱片中,由美国太空探测器“旅行者一号”带入太空,在宇宙中循环播放,向茫茫宇宙寻找人类的“知音”。

不仅如此,法国波尔多市和日本大分市还建起了知音亭,随着知音故事发源地武汉城市文化外向度不断扩大,知音文化持续飞越国界,引起世界共鸣。

 

相关报道:

孙伟在武汉市汉阳区调研时强调:打造知音湖北文旅品牌,推进文旅强省建设

打造武汉城市休闲之心,知音文化旅游区迎来重大进展

东西问丨姚伟钧:知音文化何以吸引全球“知音”?

汉阳树下 知音新“旅”

《汉阳历史文化精粹》

 

相关论文:

周敏,甘乐,姚诗月.“虚拟IP+场景力”:知音文化传播和武汉城市发展策略——基于四川眉山数字代言人“苏小妹”的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41(06):103-108.

张国超.知音文化设计元素提取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4(06):198-200.

乐飞.基于知音文化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策略[J].成才,2021,(20):34-35.

褚嘉耘.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知音”——评刘昕老师《伯牙鼓琴》一课的教学[J].教育视界,2021,(20):41.

陈明辉.基于知音文化的文创产品视觉化设计与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21.DOI:10.27131/d.cnki.ghugc.2021.000875.

 

相关图片:

汉阳古琴台内的知音馆。张倩龙 摄。来源:中新网

武汉市汉阳区古琴台。吴淘淘 摄。来源:中新网


知音文化旅游区管理中心正式揭牌。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申金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