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文化

【湖北】时间:2024-09-05      来源:本站      

一、历史源流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传统声腔剧种之一。1926年改称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楚剧是湖北最大的剧种,在省内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流行于鄂东地区40多个市县,覆盖2000多万人口;在全国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遍布的楚剧爱好者也不少。

二、艺术特点

楚剧现存剧目约五百个,常演的有两百多个,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秦雪梅吊孝》、《银屏公主》、《赶斋》、《杀狗惊妻》、《三世仇》等。

楚剧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板腔包括迓腔、仙腔、应山腔、四平、十枝梅等,小调有【十绣调】、【麻城调】、【讨学钱】、【卖棉纱】等曲牌,高腔有【锁南枝】、【梧桐雨】、【山坡羊】等曲牌。楚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胡琴、京二胡、二胡、三弦、板鼓、钹、大小锣等。

楚剧的脚色主要分为生、旦、丑三类,其他行当亦由生、旦、丑演员兼演。楚剧表演讲究贴切自然,运用程式手段不拘一格,乡土气息浓郁,名演员有沈云陔、高月楼、关啸彬、李雅樵、熊剑啸等。

楚剧起源于民间,其剧目角色安排、布景服饰及舞台表现趋向于简明,剧本题材多以男女婚恋、民风生活为主。由于其创作主体是普通民众,所以楚剧总是依附于民间质朴情感与对土地的深深眷恋。楚剧的唱词采用楚地白话,剧本内容通俗直白,易于被广大观众接受和理解。

三、保护与发展

楚剧贴近生活,紧跟时代,表现手段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充分显示了鄂东一带地方文化的特色。目前楚剧面临着剧团锐减、人员老化、经济困难、后继乏人、观众萎缩等诸多困难,对珍贵资料与老一辈艺人技艺的抢救也因缺乏资金而难以开展,迫切需要有关方面加以关心扶持。

2009年,孝感获省政府和省文化厅批准作为湖北省楚剧艺术节永久举办地,连续举办了六届湖北省楚剧艺术节。2014年,孝感楚剧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扩展名录。2016年,孝感“楚剧展演活动”被文化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相关报道:

第八届湖北省楚剧艺术节在孝感开幕

楚剧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安陆市非遗楚剧展楚韵,国庆重阳庆盛世

孝感市第十二届楚剧展演工作已全面铺开

楚剧唱响美丽乡村“幸福曲”

 

相关论文:

黄洁,洛秦.“流动而凝聚”的民间楚剧戏班生存策略考察[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4,(01):13-22.DOI:10.16230/j.cnki.yyxb.2024.01.002.

丁芳.创新如旧,旧中有新:福星楚剧团现代戏的创作特征及启示[J].戏剧文学,2024,(07):109-114.DOI:10.14043/j.cnki.xjwx.2024.07.010.

叶萍.易佑庄与楚剧音乐创作的现代转向[J].长江文艺评论,2023,(03):48-55.

王泽瑛.“歌舞演故事”在楚剧《断桥》中的呈现[D].华中师范大学,2023.DOI:10.27159/d.cnki.ghzsu.2023.001661.

覃叶.楚剧名角詹春尧的表演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DOI:10.27159/d.cnki.ghzsu.2023.000175.

 

相关图片:

楚剧表演。来源: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大型现代楚剧《我的美丽村庄》在大冶市北门剧院上演。来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大型现代楚剧《我的美丽村庄》在大冶市北门剧院上演。来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申金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