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源流
万里茶道是继古代丝绸之路之后,于17世纪末兴起的欧亚大陆又一条国际商业文化通道,是十分重要的文化线路遗产类型。该线路南起中国南方的武夷山等山地产茶区,经水陆交替运输北上,经汉口、张家口集散转运,过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后一直延伸至当时中俄边境茶叶通商口岸城市恰克图完成交易,而后辗转销往西伯利亚、莫斯科、圣彼得堡,继而辐射整个欧洲。这条文化线路沟通了亚洲大陆南北方向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至中亚和东欧等近代工业文明地区。“万里茶道”线路长、规模大,干线总长1.4万余公里。从中国南方茶区启始,沿一系列山间盆地北上。其中中国国内相关文物资源点达1000多处,遗产点110多处。
湖北是华中地区的茶叶产销中心,在万里茶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口、五峰、鹤峰、赤壁、襄阳、咸宁等地都是万里茶道中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些城市在茶叶的种植、加工、运输和贸易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北万里茶道文化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中国、蒙古、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的重要体现。
二、文化遗产
赤壁羊楼洞古镇:赤壁羊楼洞古镇是万里茶道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万里茶道源头”。湖北赤壁羊楼洞古镇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生产加工集散中心。生产的砖茶就是沿着弯曲的石板路,用独轮鸡公车销往世界各地。“羊楼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楼秋;千载修得茶香绕,观音泉韵洗风流。”赤壁青砖茶经由“万里茶道”走向世界。一块赤壁青砖茶,经过茶农二炒二揉二晒的毛茶初制,再到砖茶厂的多轮渥堆发酵、精细复制、高温闪蒸,然后在100吨的压力下压制而成,先后经过6大工序70多道工艺,加工过程历经半年以上,是真正经历过千锤百炼的“功夫茶”,是目前紧压程度最强、陈化效果最好的黑茶之一。
汉口茶市:汉口茶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道光末年,1861年汉口开埠之后,华中地区茶产业蓬勃发展,各路茶叶汇集于此,漂洋过海走向世界,汉口被西方世界誉为“东方茶港”。当时以汉正街为商业主体的汉口茶市已经相当繁荣,有着“无数茶坊列市开,早晨开门夜深关”的盛况。汉口茶市作为全国三大茶市之一,集纳了两湖、赣、皖的茶叶,并形成了出口总汇,茶叶贸易的兴旺使得汉口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盛川青砖茶:湖北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传承已有六百余年,至今完整保留着渥堆发酵工艺,茶砖压制紧密,茶汤滋味醇厚。古道悠悠,茶香缕缕。长盛川青砖茶在万里茶道沿线开设了260余个分号,被誉为“万里茶道上的瑰宝”。该茶制作技艺历经20代人传承650多年至今仍兴盛不衰。进入新时代,长盛川继续传承复兴传统青砖茶,带动长江沿岸鄂西南、鄂西山区发展茶产业,运用现代生物制药的理念来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
恩施玉露:恩施玉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蒸青针形绿茶,干茶翠绿,茶汤青绿,叶底嫩绿。地处武陵山腹地的“绿色明珠”恩施,是“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恩施玉露更是中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比较典型的蒸青针形绿茶。2018年,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武汉东湖国事活动用茶,风靡大江南北。
三、保护传承与当代发展
自2012年,湖北省文物局联合相关8省(区)文物部门发出《赤壁宣言》以来,八省(区)共同完成了万里茶道资源调查、遗产点遴选、价值研究、预备名单文本编制、联合开展蒙古国段的考察等前期工作,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及申遗的相关工作稳步推进。万里茶道沿线的茶叶制作技艺和一批遗产点已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万里茶道还被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专项规划(2018-2035)》及“十三五”大遗址保护规划。
2015年4月,湖北作为牵头省份,武汉作为牵头城市,万里茶道申遗办公室在武汉正式揭牌成立。2020年底,“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城市联席会议”暨“万里茶道八省(区)文物局长申遗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中国段沿线29个节点城市政府代表共同签署了《万里茶道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宣告万里茶道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正式成立。
湖北多措并举促进茶产业发展,颁布实施了《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将茶叶作为全省十大农业重点产业之一,奋力打造千亿产业,迈出由茶产业大省向强省转变的坚实步伐。恩施州来凤县拥有全国最大的藤茶种植和加工基地,当地特产的龙须藤茶富含硒元素。
相关报道:
万里茶道跨国联合申遗专题会议在第21届ICOMOS科学研讨会召开
相关论文:
陈静.一叶跨重洋万里开茶道[N].广西日报,2024-05-22(001).DOI:10.28292/n.cnki.ngxrb.2024.002983.
本报评论员.共建新时代的万里茶道[N].孝感日报,2024-04-19(001).DOI:10.28868/n.cnki.nxgrb.2024.000665.
黄柏权,孙玉琳.茶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以万里茶道为中心[J].广西民族研究,2024,(01):96-103.
袁心平,黎江鹏.消失的辉煌——万里茶道恩施鹤峰段石龙洞古驿站建构调查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24,14(02):15-19+30.
唐佳正.明清晋商、经济集聚与万里茶道——基于演化经济地理视角的实证分析[J].晋商研究,2023,(00):68-88.
相关图片:
湖北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来源: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湖北省赤壁市羊楼洞古镇,历代运茶“鸡公车”碾成的车辙印记。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摄
万里茶道地图。来源: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长盛川青砖茶。来源: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编辑:申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