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文化

【湖北】时间:2024-09-05      来源:本站      

一、历史源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东接襄阳市,西靠十堰市,南望神农架,北临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险要的地势,使得武当山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也为其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武当”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书》中,而武当山在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已成为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这一时期,道教在中国兴盛,武当山因其神秘的氛围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了众多修道者前来隐居修炼。随着道教的兴起与发展,武当山逐渐成为道教圣地,供奉玄武为主神,重视内丹修炼,擅长雷法及符箓禳解,形成了系统的武当道教文化体系。

自唐代以后,武当山一直受到历代皇家的关注和尊崇。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进一步巩固了武当山的地位。明代更是将武当山视为“皇室家庙”,明成祖朱棣更是下令大修武当山,使其成为当时道教文化的中心。明代帝王更是将武当山视为“皇室家庙”,加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位尊五岳之上,使得武当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二、武当文化的主要内涵

1.道教医药文化:武当山道教医药主要分布于武当山地区各宫观及民间,而且历史渊源久远。早在汉末,武当道人就服食草药养生治病,历晋代葛洪、齐梁陶弘景至唐末五代以后,道教内丹渐次兴起。宋元以后,道教医药更注重通过心神、行为的修炼,以达到长生的目的。明代面世的“八宝紫金锭”、“万银锭”、“黄龙洞眼药”等武当道医研制的药品,历久不衰,至今仍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武当山道教医药基本内容包括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修炼养生方法、独特的诊疗手段、用药特色、秘方配制等。武当道医创立的独特“四个一疗法”,即“一炉丹,一双手,一根针,一把草”,把预防、治疗、康复视为一个整体,总结出了不少治疗疑难杂症和健身益寿的成功经验,又经历代道医反复临床应用,不断完善提高。此法可操作性极强,药到病除,手到痛止。经过历代道教医药学家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武当山道教医药这一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手段和用药特色的医学流派,是武当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

2.宫乐文化:武当山宫观道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表演形式,依体裁形式可分为“韵腔”和“牌子”两大类。根据演奏场合、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又可将“韵腔”分为“阳调”、“阴调”两类;“牌子”分为“正曲”、“耍曲”、“法器牌子”三类。常见器乐曲牌有〔山坡羊〕、〔梧桐月〕、〔迎仙客〕等,唱诵曲牌有〔普供养〕、〔斗老赞〕、〔王母赞〕等。

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始建五龙祠,自此以后,道教的正一、全真等教派先后来山开宗布道,历代高道名师也相继在此隐居修炼,长期的宗教活动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音乐资料。武当山宫观道乐既保留了全真派“十方韵”的音乐特色,又具有多教派音乐混融的风韵,而且各类韵腔与法器牌子俱全,是道乐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文化遗产。目前,武当山宫观中的“玄门日诵早晚课”、“祖师表”、“萨祖铁罐施食祭炼科范”等(全套)科仪音乐均得到及时传承,妥善而完整地保存下来。武当山宫观道乐以其无可替代的价值,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宝库。

3.庙会文化:武当山庙会是由信徒们独特的朝山进香活动演化而成的一种民俗活动,流行于十堰市的武当山地区。庙会每两年(以农历计算)两期,时间分别为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次年的三月十六、九月初一至九月初十,其中以三月三、九月九的庙会最为隆重。

武当山庙会始于东汉末年,兴于宋而盛于明清,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朝山进香、做斋醮道场、举行民间艺术活动等。朝山进香有三种形式,一是香会进香,二是道教信徒苦行进香,三是进散香。武当道场主要是做小启朝和大启朝法事,小启朝需用一天时间,大启朝则需三天。庙会期间,民众可参与踏青登山、看灯览胜、参观武当武术擂台比赛、欣赏礼花燃放等活动。

武当山庙会是当地民俗生活的缩影,它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很高的民俗学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三、武当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近年来,武当山特区通过文旅融合战略,打造“祈福胜地 太极武当”等旅游IP,积极推动文旅项目建设,如《武当一梦》演艺项目、《寻梦武当》夜游综合体等,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同时,武当山还入选了国家级旅游线路“长江世界遗产之旅”,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由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愈发强烈,近年来,武当山大力发展产业。2019年4月的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武当山与泰康保险、康辉旅游、北京飞览天下文化签订遇真宫精品民宿、“飞越武当”等康养项目,协议总投资近20亿元;当年12月,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在满足广大居民急诊急救和综合医疗的同时,重点建设健康管理、女性肿瘤、抗衰老、慢病养生四大特色专科。

武当山特区依托其丰富的武术资源,大力发展武术培训、武术康养、武术研学等新业态。目前,武当山特区内有20余家武术馆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前来学习武当武术。同时,武当武术还通过举办国际交流大会、武术节等活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古建筑200余栋,面积达5万平方米。近年来,武当山特区加大了对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力度,采用多种技艺进行修复,确保古建筑的安全与完整。武当山特区还启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通过三维动画等形式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复原和展示。同时,还开发了武当古建筑文创产品,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相关报道:

2023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开幕

武当山道教医药

庙会(武当山庙会)

武当山2024年力争接待游客数量突破900万人次

武当山步入高端康养时代

 

相关论文:

李艳勤,张玻源,马世坤.中国武当武术文化传承研究——以武当拳为例[J].武术研究,2024,9(08):49-53.DOI:10.13293/j.cnki.wskx.010705.

吴雷.武当文化元素在武汉轨道交通站点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4,27(07):370-372.

南方.自媒体发展背景下武当武术文化传承与革新[C]//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五).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2024:5.DOI:10.26914/c.cnkihy.2024.008429.

马东黎.武当文化走出去现状研究和对策探索[J].武当,2023,(12):64-66.

会武当和天下——武当文化促进两岸心灵契合[J].两岸关系,2024,(01):57-58.

 

相关图片:

  

 

图片来源:十堰工会

编辑:申金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