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
“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文旅业态高质量发展,必须找准最具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而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非遗+旅游’正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时说。
郭爱和认为,进一步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要从几个方面持续发力,比如,进一步创新非遗体验项目,开设非遗工坊、体验课程等,让游客亲身参与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激发游客对非遗的兴趣;设计非遗主题路线,结合当地的非遗资源,设计非遗主题的旅游线路,串联各个非遗景点,提升游客体验和景点吸引力;推广非遗旅游商品,开发非遗相关的旅游纪念品、特色商品等,将非遗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提升非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当地相关非遗产业的发展;加强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加大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实现互促共赢,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旅游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郭爱和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推出了研学旅游项目,受到广泛欢迎。
郭爱和说,在持续开展非遗研学活动过程中,他有一些心得体会,比如,实际体验要与知识讲解相结合。以三彩研学为例,三彩陶瓷是一门综合学科,要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三彩陶瓷,不仅要实际动手体验,还要进行沉浸式的系统讲解,让学生有“代入感”;要注重加强研学导师培训,非遗导师既要具备非遗知识和技艺,又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对于下一步非遗保护传承,郭爱和建议强化教育和美育培训,在加强非遗工艺的传统教育基础上,培养非遗传承人的创新和设计能力;进一步完善保护政策,包括经济扶持、法律保护、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更多的大师和传承人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
对于“汉服热”现象,郭爱和建议,将汉服产业纳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从国家标准制定、汉服设计生产、汉服学术研究、汉服园区(街区)建设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助力汉服产业蓬勃发展。
记者:李志刚
编辑:张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