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青年歌唱家谭晶为视角的音乐旅行微纪录片《青山未满》正式上线。纪录片共分三集,谭晶探访武夷山,走访围棋手旧友,拜会非遗传承人,对聊茶人世家,品茶味,知茶韵,悟茶道,并载以歌声,打造国风新歌《青山未满》,为武夷山擦亮又一张文化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自然资源丰富,文化气息宏宇。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武夷山也在着力挖掘山、水、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人文活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塑造武夷山的城市文化品牌,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诚然,2023年是国内众多城市脱颖而出、百花齐放的一年。淄博烧烤一夜出圈,杭州亚运会受世界瞩目,哈尔滨冰灯在寒冬中引发文旅消费热潮。如此“内卷”之下,打造一个具有辨识度、生命力长久的破圈IP,便成为城市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青山未满》便是将武夷山来到大众面前的文化使者。这首歌诞生于山水与茶田中,蕴含着慢文化的生活哲理,在谭晶清澈空灵的嗓音与自然纯熟的唱腔技法加持下,进一步强化了茶文化与武夷山城市名片的绑定效果。
在漫长时光中,各地城市不乏高传唱度的流行歌,化为独特的城市印记,而这首带有茶韵的《青山未满》,便是专属于福建武夷山的摩崖石刻。
武夷山水情:谭晶定制国风单曲
武夷山的山水,因为摩崖石刻而变得特殊。这里的岩壁,刻着南宋朱熹理学家手书的“茶灶”,清朝地方太守为茶馆题字“应接不暇”,和民国官员行马之余,命人刻下的“大红袍”三个大字。山水与历史之间,靠文化相连。
文化之源生生不息,谭晶的新歌《青山未满》成为当下社会与武夷山的文化连接。而全新上线的这三集纪录片,便记录着她在此次武夷山之行的所听、所见、所感,还原《青山未满》这首歌的力量来源。
纪录片所展现的茶文化是写意的,复杂的,多层次的,要将这一次思想激荡的灵魂之旅呈现出来,塑造为大众能够感知的城市名片,让人们走出信息茧房看到这一片美好世相,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而《青山未满》,正是这样一把钥匙。
这把“钥匙”的诞生源于多方聚力。据了解,《青山未满》晶·过音乐旅行微纪录片,是由新华网、新华社·声在中国出品,能量悦动音乐制作并联合出品,并在福建武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文旅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打造出的一部精品纪录片。
更深层面,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则来自于武夷山为创作者带来的心灵洗礼。谭晶表示,“我能够感受到自身对于大自然的一种敬意和敬畏感,这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我希望把这种美好记录下来。”
文旅借东风:一首歌唱火一座城
事实上,以歌曲作为城市名片早有先例。郑钧的《回到拉萨》成为经典,郝云的《去大理》广为流传,赵雷的一首《成都》,让蓉城一条小街上的酒馆成为全国民谣爱好者的打卡圣地。其奇妙之处在于,当熟悉旋律响起,人们脑中自动匹配那座城市的气息。
而各地文旅局也抓住机遇,将一首首来自民间的流行歌,打造为城市品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2023年9月22日,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武侯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指导,中演现场(成都)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制作,以赵雷原创歌曲《成都》为灵感演绎的沉浸式墙面互动音乐戏剧《成都》首次公演。那首熟悉的《成都》经过重新编曲,成为代表成都城市精神的叙事载体。而在舞台之外,这还是一个天然的旅游消费场景,带动城市夜经济发展。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年年初,《早安隆回》走红互联网,湖南省隆回县这个寂寂无闻的小县城,凭借一首歌成为网红旅游城市。以《早安隆回》为题,当地政府整合本地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接连推出文旅政策,吸引游客。春节期间,隆回县游客人数达16.9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485万元,同比增长56%和61%。
盛夏,《走,去永州》爆火,全网浏览量超33亿。借这一东风,永州市融媒体中心与众多湖南省媒联手助推,再加上人民网、新华网等上百家主流媒体报道,为永州擦亮“华夏圣地、文化高地、生态美地、秘境仙地、生活福地、创业新地”等城市名片,构建宜居、发展、有活力的城市形象。
一首歌之所以能带火一座城,是因为音乐这种艺术媒介的特殊属性。作为一门情绪艺术,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歌词,穿透心智,建立关于一座城市的场景化记忆。当人们反复听歌,便会通过想象,补全歌中的故事,构建抽象的世界,填充正向的情绪价值,令人心驰神往。
正如谭晶的《青山未满》所唱,“我将心藏进,如梦的画卷”,“在时光等着你,暖茶回甘”。这一首情歌,看似写的是情人离别、寄托思念,实则是代表武夷山,向听众发出一次诚挚的邀请,潜移默化提升人们对这片世外山水的期待与向往。
布局“文旅+”:武夷山下好先手棋
城市名片并非无源之水。近年来,武夷山在自然保护、非遗传承、文化交流方面不断深耕,沉淀下厚厚一叠的城市文化素材,这便是谭晶唱出《青山未满》的力量源泉。
自然保护方面,为养好这片青山绿水,武夷山建立智慧管理平台,引入卫星摇感监测,通过无人机巡查、智能视频监控,构建完善的自然生态保护网络。同时,武夷山与各大高校科研院合作,建立科研项目库,对武夷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调查保护。
非遗传承方面,武夷山采取“师带徒”形式,放大非遗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强化对武夷岩茶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有生命力的文化不只靠传承,也需要创新,武夷山引入科技力量,建设智慧茶厂,对气候、突然、温湿度变化进行数据分析,优化茶叶品质,育好岩茶味道。
文化交流方面,武夷山以茶为媒,通过一带一路,将中国的茶文化、茶产品、茶产业推广到世界各国,形成具有文化生命力的产业经济链条,与时代同频共振。如今,武夷山茶企频频亮相世界茶事,讲述中国故事。
更长远来看,武夷山的自然、人文与产业资源,都成为发展旅游的重要抓手。目前,武夷山以“三世遗地”为引领,不断完善“文化+旅游”“研学+旅游”“疗休养+旅游”“体育+旅游”等产品体系,推动山水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茶旅结合向全面茶文旅融合转变。
以文旅促经济,是每个城市管理者的必修课。
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此次,武夷山进行一次“音乐+文旅+产业+政策”的创新尝试,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打造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门面招牌,为城市经济注入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活力,成为构建特色文旅的样板间。
本期编辑:申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