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3,奔赴2024,文物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和关心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向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首届“良渚论坛”等致贺信,在新年贺词中细数重要考古成果,考察多处文博单位,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指明方向、鼓舞人心。
这一年,全国文物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凝心聚力、担当作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首次审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文物安全底线牢牢守住,重大考古项目深入实施,博物馆和社会文物改革发展提质增效,革命精神广泛弘扬,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双轮驱动,文物交流合作格局深化拓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这一年,文物工作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上持续发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持续增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26629处,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6565家,博物馆“热”持续升温,1600多家革命纪念场馆积极服务主题教育,13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立项单位已建成开放85家遗址博物馆,46项文物科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斐然,55件流失海外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7200多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传播活动凝聚文物保护共识,文物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服务大局坚定有力
文物空间管制措施和空间利用专项规划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496项文物古迹类涉建项目促进文物保护与城市提升、民生改善相得益彰,1367项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确保国家重大基本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台加强央属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意见,创新设立央属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资金,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文物腾退,支持中央政务区建设。指导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等考古合作,督办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文物保护与违法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疆、西藏文物保护、考古和博物馆建设硕果累累,有形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物安全防线筑牢夯实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新吸收中央网信办、广电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海警局等5家成员单位。7部门联合部署新一轮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专项工作,开通全国文物犯罪线索举报平台,发布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新一轮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侦破文物犯罪案件941起,追缴涉案文物18万余件。督促办理文物违法案件144起,集中开展文物违法案件“回头看”。制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卫星遥感执法监测工作方案。开展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整改重大隐患问题8148项。全国文物火灾事故大幅下降。推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推介“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文物古迹保护系统实施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召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确定普查总体方案、宣传方案、技术方案及相关标准。系统部署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印发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的通知,加强黄河、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多部门出台加强国保单位中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三峡文物保护利用、中华老字号、渔文化等政策规划。联合印发《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省部合力推动应县木塔保护进入新阶段。石窟寺保护研究及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召开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推进静明园、扎什伦布寺等重要古建筑和莫高窟、大足石刻等重要石窟寺527个文物古迹保护修缮项目,完成西安城墙等11处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社会高度关注。强化文物古迹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纳入国家灾后重建规划。联合出台《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释放文物资源促进文旅融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7项。扎实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跨国联合申遗取得重要进展,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圆桌会议、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完成武当山国际组织联合咨询评估。国务院批准公布剑川县、莆田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重大考古研究持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多学科联合攻关渐入佳境,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夏文化研究、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等18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不断深入。实施265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牛河梁、殷墟等重大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考古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迈进世界先进水平,甲午沉舰、圣杯屿沉船等水下考古取得多点突破。全国考古工作会议部署“大考古”工作思路。推进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优化细化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考古装备及设施配备导则,健全考古工作标准体系。加强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建设管理。144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相继亮相,考古遗址保护利用体系初步形成。
博物馆和社会文物管理体系逐步健全推进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和国家重点专题博物馆建设,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和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完成工业类博物馆专项调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一批新馆建成开放。6.1万余件(套)馆藏一级文物复核备案、1万余件珍贵文物抢救修复、布达拉宫贝叶经等古籍文献保护研究等夯实基础,“玉韫九州”“汉字中国”“鉴往知远”等展览精彩纷呈,敦煌、故宫等资源共享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推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资源。有效应对“博物馆热”,持续优化博物馆开放服务水平。举办第15届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等。文物进口免税政策助推文物回流,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实现市场主体、规模双增长。文物临时进出境审核管理优化,公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国家文物鉴定体系建设取得实质进展,涉案文物鉴定评估和移交机制日趋健全,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赋能添彩
核定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实施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成果。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群等修缮开放。规范红色旅游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建设,规范革命旧址和纪念场馆讲解服务、缅怀纪念活动,规范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和革命旧址展示。发布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及革命旧址展示导则,开展2893件/套馆藏一级近现代文物备案复核。“信仰的力量”等一批革命文物精品展览展陈相继推出。举办“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革命文物主题“大思政课”铸魂育人,“见证新时代”主题活动生动讲述新时代的发展改革故事,20所高校联合革命纪念场馆积极创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红色游径、红色草原、红色研学阐释传承红色基因,革命精神更广泛融入人民生产生活。
文物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13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召开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文物科技全面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取得259项新技术新方法、207项授权专利,“中国早期现代人起源机制研究”等13个新项目启动实施。研发文物专用装备首台套样机167项,新增文物专有装备生产线15条,成立文物专有装备联合监测服务平台。“制器为先”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汇集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新发布17项行业标准,完成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中国文物云)总体设计,文物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持续加强。
人才队伍建设向上向好
共建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新增100个硕博士研究生指标。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研究生指标增幅17.4%。文物、博物馆学科专业设置优化提升。文物工作者涉外培训渠道、文物全科人才培养平台拓宽。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30名获奖选手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1个集体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1个集体荣获全国妇联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樊锦诗等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杰出贡献奖,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授予严文明终身成就奖。文物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多省考古研究机构编制数量增幅较大。“莫高精神”传承弘扬。
文物交流合作和合共生
主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添彩中美元首会晤,北朝至隋代浮雕石床前档等重量级文物回归祖国,举办圆明园流失石柱回归展。6个文化遗产合作项目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五洲四海”考古合作成果展献礼“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与法国、希腊、伊朗、柬埔寨、吉尔吉斯斯坦、塞尔维亚、新加坡等国签署文化遗产合作协议。目前,与我国签署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协议的国家达到26个。中国考古走进埃及、玛雅文明腹地,深入沙特、突尼斯、中亚。持续推进援尼泊尔等文物修复项目,积极履行柏威夏寺国际协调委员会联合主席国职责。我国首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缔约国大会副主席国,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中国—中亚五国、文明古国等国际多边场合发出中国文化遗产声音,展现中国文化担当。加深与港澳防止文物非法贩运合作,赴港台文物展览交流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文明传播激扬自信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进展、“和合共生 文明互鉴”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疆文物保护利用等近百次主题宣传深化国内外对中华文明认知。14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文物工作重点亮点关注点,发布2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联合摄制时政微纪录片《习近平的文化情缘》。《寻古中国》《红色烙印》等精品热播,用文物讲述文明故事。13省份接力开展“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国家宝藏系列金银纪念币首度发行。“何以文明”数字大展走进联合国总部及五大洲8个国家和地区,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荣登年度融合传播指数榜首。
制度保障坚实有效
国家文物局与相关部委及9省(区、市)签署合作协议,与相关部委联合出台30余项政策文件,形成文物保护合力。推进长城保护条例修订、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等相关工作。第一批6家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功创建,第二批15地创建工作接续开展,示范效应初步显现。首批20个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生动呈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在文物工作中的应用场景。财政资金保障有力,文物保护资金规模稳中有升。
云程发轫,鹏程万里。展望2024年,全国广大文物工作者信心满满、干劲满满,必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担负使命担当、不负时代伟业。
本期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