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处。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太行军民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形成了太行精神。从 2004 年,李长春同志首次明确提出“太行精神”概念;到 2007 年,胡锦涛同志进一步阐释太行精神;再到 2009 年,习近平同志凝练升华太行精神等,在党中央领导人的重视和不断阐释中,太行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太行精神的内涵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
一、太行文化的来源
太行精神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这一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背景下,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的斗争与实践的过程中孕育而生的。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在近代山西的传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太行精神的生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太行精神的根源就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首先,太行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的继承。最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也是太行精神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放在首位,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团结一切人民群众,为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二、太行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太行精神的生成与不断发展,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太行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的产物,更离不开共产党革命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滋养与孕育,是三者共同影响的结果。太行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精华,指引着中华儿女在不同历史时期拼搏奋斗。 爱国主义思想更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乏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体现:炎帝在太行山所开创的农耕文明,体现了以解除民生疾苦为己任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大禹为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体现了“舍小家为大家”、躬亲劳苦、与人民一同栉风沐雨的精神;山西名将卫青、霍去病率兵出战,抵御匈奴,故家卫国,体现了抵御外侮、精忠报国的精神。 这些太行地区的神话故事以及历史人物,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的真实写照。 太行精神是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太行地区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抗日战争实践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在世界文明体系中,每一种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都是特定民族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与地理分界线,太行山上有著名的雁门关、娘子关、壶关等雄关险隘,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表里山河的特质。 独特的山水孕育出了太行地区的独特文化。 太行地区的生存环境的艰苦,孕育出了太行地区人民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与命运抗争、改造山河大地征服自然的精神。 这样的地域文化,在抗日战争时期闪耀出其独特的光辉和顽强的生命力,进而传承为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太行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特别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 以彭德怀同志为代表的八路军将士,在中国面临危亡、革命处于困难之际依然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传承了伟大建党精神,不畏强敌、艰苦奋斗,以艰苦的游击战争实践抵御了外敌侵略,孕育了宝贵的太行精神。
三、太行文化的内涵
“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写照,是爱国主义精神、共产党人革命初心和优良作风的高度凝练。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抗日战争过程中,共产党人和太行儿女始终坚定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理想信念。 卢沟桥事变之后,在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共产党人及太行军民奋起抵抗,将国家利益和民族解放置于个人生死之上。 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全民族抗战的大旗,号召建立以国共两党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太行山区,与山西军阀阎锡山共同成立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推行我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先后培养了来自全国 22 个省市的两万多名抗日干部,承担起敌后抗战的主要工作。 与此同时,太行军民结合地形地势,化整为零,广泛开展游击作战,使山西成为了抗日战争的敌后主战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多次制造破坏团结的一系列反共事件,对共产党及其带领的军队进行制约,但由于共产党人坚持把反对外来侵略作为主要斗争方向,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运用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牢牢把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迫使国民党始终无法公开破坏国共合作,留在抗日统一战线之中。 这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充分证实了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共产党人带领中华儿女以民族大义为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抵御外敌,继承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保持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
锤炼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太行儿女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抛头颅洒热血,无数仁人志士英勇献身,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夺取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以左权将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太行儿女,用自己的生命守卫了国家主权和山河完整,在硝烟战火的洗礼中,不仅展示出了伟大的革命气节和爱国主义,也彰显了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和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太行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时代旋律,也是党带领人民走上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宝贵精神财富。
四、太行文化的时代价值
太行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着自身价值。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进。 体会新时期太行精神的时代价值,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育时代新人能起到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大现实意义。
太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撑。实践证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坚定理想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此,就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太行精神深刻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注入精神动力。
太行精神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历史依据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共产党员和八路军展现了党的优良作风,在战争中不怕牺牲,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保持了良好的纪律性。 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在开展对敌斗争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组织建设,扩大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素质,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
太行精神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不竭资源新时代,我们面对的困难不再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但是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诱惑也容易使人迷失方向,丧失斗志。 如何培育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鲜血液和后继力量,成为当下不可忽略的问题。战火烽烟中诞生的太行精神,以其深厚的内涵底蕴,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不竭的资源。 青年学生通过学习太行精神,将共产主义信念深植自己心中,与自己的个人成长成才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迷茫、不放弃,追求进步、砥砺前行。
五、太行文化的国际传播
太行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传播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解析方法,太行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被广泛传播,展现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影响力。此外,太行国际传播中心等机构的成立,为太行精神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这些机构通过整合国际传播资源,与中央媒体、省级媒体、海外媒体传播平台开展合作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晋城新篇章,全面提升晋城国际传播能力,构建起“同频共振、互为补充”的中央、省级、市级三级联动国际传播新格局。
具体到实践层面,太行精神文化的国际传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例如,通过举办工作坊、展览等活动,以及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促进区域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此外,通过制作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传播精品、特色栏目和原创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晋城的知名度、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相关报道
弘扬太行精神 深化文旅融合 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在山西武乡盛大开幕
相关论文
[1]郅咏梅.太行精神传承形态的创新与发展[N].山西科技报,2024-06-13
[2]陈乐.自媒体时代太行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0):167-169
[3]李东泽.太行精神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与时代价值[J].长治学院学报,2024,41,(01):14-19
[4]邢峰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太行精神价值研究的三重逻辑[N].山西科技报,2024-05-16
[5]白洁.太行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路径研究[N].科学导报,2024-03-29
相关图片
晋绥边区政府旧址 来源:忻州网
“四八”烈士纪念馆 来源:忻州网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来源:忻州网
八路军文化园 来源:山西省旅游局
八路军文化园 来源:山西省旅游局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叶婉君 宁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