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City walk又“上分”了!打卡文博文创、游逛老城老街、体验民俗工艺等,纷纷上榜年轻人City walk清单。事实上,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之所以吸引年轻人青睐,离不开当地的精心呵护。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历史文化浓郁的老城区,发现越秀非常重视对“过去”的保护利用,从编制保护规划,到开办干部“夜校”,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路子。
保护好历史文化,就是保存城市文脉。那如何保护?是“养在深闺”、秘不示人;还是人工“装修”、涂脂抹粉?显然都不合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这启示我们,对历史文化最好的保护是赋予其生命,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让其充分“活”起来。
要整体串联。观察各地历史文化遗产,从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到民俗文化,很多都存在碎片化呈现、零散化分布。在广州,越秀历史城区面积接近全市一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多。对此,越秀定期摸清“家底”,逐个梳理保护名录,明晰片区、街区保护要素,推进历史文化保护编制工作,推动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可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科学规划,把点与点之间、片区与片区之间的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建设性项目统筹起来,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才能实现全域保护。
要动态保全。余秋雨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历史文化遗存亦是如此。动态保全,不是要“冷冻式保存”,而是要亮出历史文化鲜活的“面孔”,连接公众的时代记忆。比如,绍兴将老宅打造成文化场馆,让活态传承深深刻进老街肌理;越秀用“微改造”“精提升”的绣花功夫,分区策划活化业态,以文商旅融合发展唤醒街区内在活力,推动以用促保……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保全,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唤醒”城市历史文化,大有可为。
要全民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要攥指成拳、群策群力。越秀将万木草堂、东平大押旧址等文博场馆委托社会力量进行运营管理;创新开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干部“夜校”,授课、研学、调研,为历史文化保护打造专业队伍……积极吸引资本力量、市场力量与社会力量,汇集全社会的智慧,才能使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有机融合,双向奔赴。
时间流转不息,历史文化见证过去、连接未来。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才能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老城文脉在未来发展中熠熠生辉。
作者:庹亚男
本期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