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社会中的“电子榨菜”:生成逻辑与本质探析

【行业动态】时间:2024-05-22      来源:传媒      

“榨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搭配小菜,具有增进食欲的作用,深受人们青睐。随着数字媒介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榨菜”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内涵,“电子榨菜”应运而生。

“电子榨菜”作为媒介化社会的文化现象,指人们在就餐时收听或观看的音视频等——具有“榨菜”下饭性质的各类媒介文化产品。该现象作为一种外部形态,折射出智能传播时代媒介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形塑。传播学理论作为诠释媒介社会的学理框架,是分析“电子榨菜”生成逻辑及其本质属性的重要工具,有利于系统全面认识“电子榨菜”的丰富内涵。


1

“电子榨菜”现象的生成逻辑

“电子榨菜”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文化形态,是媒介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同时,产品内容的吸引力以及受众的内心需求也是“电子榨菜”这一现象广为流行的重要条件。

1.技术可供:助推用户媒介依赖。数字技术的加速革新使得人们的现实生活样态发生重大改变,社会形态也由以前的信息化时代“跨越”到数字化时代。在信息传播领域,数字技术的加速发展促使媒介的功能和价值发生了变化。数字化时代的媒介改变了原有信息传播中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无时不在”和“无处不在”的“力量”存在于整个社会之中,并不断地形塑社会,以不同的方式推动文化与社会的变迁。技术的便捷性改变了过去信息传受双方的角色关系,模糊了传受双方的角色定位,人人都是信息内容“产消合一”的生产主体,海量的信息内容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供人们消费。由此,人们生活在由媒介和信息共同编织的“网络”中,以“沉浸”的形态存在于由技术、媒介、信息共同营造的虚拟空间。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时刻与各种媒介、平台打交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已经深深地嵌入人类生活,已经成为人类身体中不可或缺的器官。特别是“Z世代”群体,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与数字信息技术、智能设备平台一起成长发展。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他们都离不开媒介的伴随与使用。尼克·库尔德利认为:“媒介通过各个阶段持续的发展实现了延伸,带来了其自身的相互依存。这些相互依存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所产生的总体结果称为‘媒介化’。”施蒂格·夏瓦认为“媒介影响对于社会及文化机制以及人们日常交往互动行为的改变”是媒介化的深刻内涵。虽然媒介化社会给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加剧了人们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媒介依赖”是媒介化深度发展的产物,是深度媒介化的现实表征。“媒介依赖”理论认为,媒介使用者会对媒介信息及产品之于其各种需求的满足产生依赖,从而将各种类型的媒介文化产品作为日常生活的“标配”。“电子榨菜”作为数字化时代人们的“下饭菜”,充分体现出人们对于媒介产品的依赖。正是数字技术的加速变革,为深度媒介化时代“电子榨菜”现象的生成奠定了客观基础。

2.内容吸引:贴近用户现实生活。媒介产品的内容是吸引受众眼球的关键要素,是“电子榨菜”深受用户青睐的重要原因。数字时代的媒介内容生产打破了由专业化媒介机构作为固定的内容生产主体的常规,使人人都成为媒介内容的生产者,受众具有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接收媒介内容的权利,受众的角色地位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一转变大幅提升了媒介内容的产量,人们获取各类媒介产品变得触手可及,产品内容风格也愈加多元丰富,海量的媒介内容产品可供用户选择。这就从内容维度为“电子榨菜”现象的形成提供了充分条件。当下,电视剧、综艺节目和短视频是“电子榨菜”的热门内容形态。这些深受用户喜爱的内容类型都是以轻松、幽默、搞笑类的产品为主,并且这些产品内容都夹杂着一定成分的故事元素。一方面,以轻松幽默为主题的内容能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深受媒介用户喜爱。另一方面,夹杂故事元素的媒介产品,可以激活受众内心探求故事完整性的欲望,增强受众的观看兴趣,起到吸引受众、增强用户黏性的效果。广为流行的短视频成为媒介用户“电子榨菜”消费的主力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就餐时间不会很长,就餐的这段时间也正是人们逃离工作压力、寻求心理慰藉的最佳时刻。时间短、主题简单是“电子榨菜”的特点。人们把短视频作为就餐时的陪伴对象,既消磨了就餐时间,又满足了自己获取信息以及放松休闲娱乐的需求。为满足用户的媒介产品消费需求,内容生产者也压缩了故事情节较长的内容,精选并放大亮点内容叙事片段,配以相关内容解说,以增强媒介产品内容的趣味性和个性化。内容生产者利用平台提供的“话题”“标签”等功能,把生产出来的内容直接打上“电子榨菜”的标签,有利于吸引用户消费。除此之外,网络文艺产品凭借其内容的知识性、现实性、生活性、情感性,易使用户形成心理共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用户就餐时的味蕾。简言之,数字化时代媒介产品具有的短小精悍、风格丰富、主题简单、叙事幽默、贴近生活的特点,符合当下人们的媒介产品消费需求,是“电子榨菜”形成的重要原因。

3.用户需要:满足个体精神需求。精神交往活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时代,由于媒介功能的丰富,各种媒介产品成为人们实现精神交往的重要工具。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使用媒介往往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和动机。受众利用媒介可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因此,“电子榨菜”作为深度媒介化时代的现象,符合受众需求是广为流行的重要原因。首先,“电子榨菜”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电子榨菜”具有内容丰富、主题轻松、风格幽默、叙事生动等特点,给用户带去身心愉悦的媒介体验,满足用户在精神层面的娱乐需求。其次,“电子榨菜”满足了人们调剂现实的心理需求。一方面,社会加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不断加剧,人们生活在因竞争形成的“内卷”漩涡之中,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风险社会”状态加剧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贝克认为,当前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事件不断重演,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因此,人们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调剂现实生活,排解内心的压力。就餐时间往往是人们工作休息、放松的时段。“电子榨菜”作为人们就餐时的“伴侣”可以调节人们在现实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帮助人们释放来自现实生活的压力。最后,“电子榨菜”满足了人们社会交往的精神需求。社会交往活动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质属性和形成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然而,现实社会中人的状态如同“原子”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彼此“熟悉而又陌生”。虽然数字时代蓬勃兴起的社交媒介消弭了人们因空间距离而形成的交往鸿沟,但是人际交往的品质却在下降。用户利用“电子榨菜”的“弹幕”“评论”等互动功能,与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其他用户形成诸如“社群”的交往共同体,从而形成“拟态”交往关系。虽然这种交往关系是“拟态”的,但是用户与用户之间基于共同的兴趣等文化惯习进行更深层次维度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社会交往需求。


2

“电子榨菜”现象的本质剖析

“电子榨菜”是深度媒介化的现实结果,表现出人们对媒介产品的高度依赖,其实质是人被媒介产品所异化,是数字剥削形态的进一步延伸。“电子榨菜”作为媒介文化新形态,成为人们在快节奏生活时代忙碌之余精神文化消费的新方式。无论是人们对当前媒介文化产品的高度依赖,还是把“电子榨菜”作为文化消费的对象,都折射出人们在当今强关联的媒介化社会中的孤寂心理,以及对高质量精神交往的渴望。

1.人的媒介异化新表征:媒介依赖的数字劳动。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逻辑的剥削,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相异化。数字化时代并没有消除“异化劳动”,反而在深度媒介化时代产生了新的变化。“电子榨菜”现象是在人们依赖媒介的基础上形成的。媒介技术以及各种媒介产品本是人自身劳动的产物,但由于种种原因,人却沉浸在媒介的世界中,以“异己”的存在物同人相对立,表现为数字时代生活形态的异化和自我的异化。人们在使用媒介技术和媒介产品的过程中形成的个人信息数据却成为媒介平台牟利的资本。由此看来,人们使用媒介的过程是为平台创造价值的“劳动过程”,体现媒介化时代“数字劳动”的异化机理。“电子榨菜”在当下成为人们日常就餐的“标配”,一边利用其功能满足自身需求,又为媒介内容生产平台积累盈利资本。利用“电子榨菜”就餐的人们也成为媒介化时代的“数字劳工”。

2.新的媒介文化消费形态:忙碌生活的文化速食。“文化”是社会群体共同享有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文化因媒介和传播活动而得以延续发展,媒介的发展也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社会文化也因受到媒介化社会逻辑机理的深度影响,形成“文化的媒介化”。“电子榨菜”是对当前人们就餐习惯的隐喻式概括,人们把“电子榨菜”作为就餐搭配,体现出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媒介文化消费形态。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忙碌”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人们在就餐时,利用各种媒介文化产品消遣娱乐,以实现在短暂的休息时间放松身心的目的。在忙碌的工作中,餐食时间仿佛总是短暂的,“电子榨菜”带来的身心愉悦体验让时间仿佛过得更快。概言之,“电子榨菜”已成为人们在忙碌生活中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文化速食。

3.加速社会中的精神交往:情感空虚的心理寄托。罗萨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加速社会”。社会加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活步调的加速”,即“现代人被交代的事务越来越多,但完成时间越来越短”。社会各行各业都被“提升逻辑”所驱动,导致人们一头扎入繁忙事物之中而无暇喘息,缺乏与其他社会关系人的沟通与交往。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沟通”既是社会信息传播的基本形态,也是人们精神交往的重要方式,是人联结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手段。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孤独,孤立行动成为加速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常态。一方面,“电子榨菜”的视听效果在愉悦身心的基础上,转移人的思维注意力,缓解人们的孤寂之感,填补人们在用餐时的空虚寂寞,实现“精神按摩”的目的。另一方面,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社交恐惧”,人们利用“电子榨菜”自带的互动功能,就某一共同话题与他人进行虚拟的隔屏交流,为“电子榨菜品尝者”营造了仿佛与他人在场交流的真实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交往需求。由此,“电子榨菜”逐渐成为加速社会中人们排解孤独的心理寄托。


3

结   语

数字化时代,媒介技术可供性致使受众形成媒介依赖,满足受众的娱乐、逃避现实、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求是“电子榨菜”现象形成的逻辑前提。“电子榨菜”的实质是媒介依赖的数字劳动、忙碌生活的文化速食和孤立行动的心理寄托。虽然“电子榨菜”对人们现实生活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忽视“电子榨菜”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消极影响。为降低“电子榨菜”对人们现实生活的消极影响,国家应加强全民媒介素养教育,提高用户媒介使用时间的自我掌控能力与媒介使用的“反连接能力”,增强用户对媒介使用的自我反思意识,从而减轻用户对“电子榨菜”产生的媒介依赖。

作者: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侯博

编辑:申金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