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讲述方式:阐明事实与发展逻辑,表里相依
问:当前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国际舆论斗争日益激烈,但是相比欧美国家,我们在国际传播中还是稍显经验不足,力量不够,您能不能分析一下我国国际传播的短板所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陈开和:这要分时期来看,不同的时期我们国家面对的国际环境,包括舆论环境等都不太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我们国际传播经验不足,力量不够。只是总的来讲,跟西方大国相比,我们在传播的落地渠道,媒体的到达率、覆盖率等等方面,确实还有一些差距,有一些短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要看到我们不同时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具体来说,首先在国际舆论场上不管是传统的媒体,比如广播电视,还是新的网络平台,比如网络媒体,占有优势的还是西方。这是我们需要去改善和发展的地方。
其次,在国际传播中,我们的讲述能力还有待加强。国际传播中的讲述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展示性的,展示我们的事实,我们的发展状况,这是能够听得到看得到的事实层面;另一个是论述性的,通过讲故事的方法阐述我们发展背后的逻辑、道理和理论。这两方面手段要综合运用起来,既要展示我们发展的成果,也要把发展背后的逻辑论述清楚;既要有事实层面的内容,也要有理论层面的内容;既要自己说得清,也要别人听得懂。比如在国际上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候,由于国外思维方式习惯与我们不同,需要我们转换论述的话语方式,一方面,讲述的道理我们自己要能够说得清、听得懂、讲得通;另一方面,也要让外国人能理解思想背后的深刻内涵,被说服和打动,也就是要做到融通中外,这是我们国际传播工作目前需要加强的地方。
国际传播要用好两种叙事方式
问:上面提到国际传播分为展示性和论述性两种,我们怎么用好这两种特性做好国际传播?
陈开和:展示性与论述性不是对立的,而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叙事方法。展示性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能直观看到的东西和故事都可以算作是展示性的内容,但是展示的内容不是必须有故事性。论述性的方法,在我看来也就是所谓的叙事性传播,则是把事实放到一定的背景里,再把与事实相关的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讲过去十年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就既可以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等各种形式呈现一个个具体的事实,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事实发展的脉络及其背后的原因。这两者具体到国际传播方面,就是要处理好一系列问题。
国际传播要能答疑解惑。国际传播要有好的效果,一方面要能够吸引人,另一方面要能够解答国外受众的问题。对于中国如何在较短时间,尤其是过去十年里,解决了绝对贫困,这是国际上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再比如中国的绿色发展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贫富悬殊、如何实现共享等等,这些都是国际上感兴趣和关注的话题,通过展示性的方法,我们已经把发展的成果很好地传递出去了,引起了国外受众探索中国发展的兴趣,但是论述性的方面做得还是不够,还不能让人理解我们发展背后的逻辑,这是需要传播工作加强的地方。
国际传播要有针对性。国际传播面临的环境和对象不是单一的,在中东、非洲、拉美的传播方式就不同于欧美,甚至对于欧洲和美国我们的传播策略也是不同的。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关注点也不相同,因而要关注传播对象的兴趣所在,努力实现我们想要表达的和对方想要了解的内容上的同频。对发展中国家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我们要通过展示性的叙述手段更多地展现我们发展的成果,传递我们发展的理念。发展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我们的成功经验能够极大提振发展中国家的信心。而对于发达国家,我们要通过论述性的方式,阐明我们发展背后的逻辑,传递出发展背后体现的是人类共同价值。
国际传播要善于利用比较的方式。国际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由于立场、思维方式的差异,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因而展示一些事实之间的对比是国际传播中一个很好的展开方式。对比的内容可以是中国国内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变化的事实,也可以是中外之间某些方面的差异。比较的目的不是表明中国最好,没有任何问题,而是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所有成就是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原因的。这种对比有时候表现为直接的交锋,有时候是交流,通过对比的方式比较直观地把我们的实践成果和观念传递出去。对于同一个议题,对比一下不同国家的做法,以及中国的做法,也能够传递出我们的态度、表明我们客观的立场。
面对平台劣势要避免陷入话语圈套
问:近年来面对美方恶意施压,我们也陆续发布了《美国侵犯人权报告》《美国滥施长臂管辖及其危害》白皮书等等,但这些文件发表在国际平台传播受到了限制,面对这种国际平台的针对我们有什么办法吗?
陈开和:我们发表的美国人权报告的内容,主要是来自于美国的公开材料,对美国国内也许不能够产生很大的作用,但是对美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也是有意义的提醒。另外一个作用在于能够使国内民众对美国的认知更加清晰全面,我们国内大部分人不是直接生活在美国,一些人对美国还是有一些过于美化的情况,通过这些报告能够让大家认识一个更加真实的美国。
关于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问题,我们看到它们的管理是很有针对性的。一方面,海外平台对我国媒体账号打上“中国政府所属媒体”的标签,试图引导大众认为我国的宣传都出于各种政治目的,打击我国对外传播的公信力;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传播部门想法设法引导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舆论方向,大肆宣扬我国是“战狼外交”,意图破坏我国国际形象。这是我们在海外社交平台传播时候的劣势,并且这种平台劣势是难以避免的。同时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会很快发生变化,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自身的做法和观念,因而要改变西方对我国的刻板印象不在一朝一夕,而是需要不断努力去推进对外传播。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发展越来越稳定,最终会用事实让大家能够好好地来认识和了解中国的观念和实践,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中国。
改变国际上的刻板印象、让国际社会认识真实的中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期间要注意避免落入别人的圈套之中,面对一些重要问题时,态度要坚定、明确,该反驳的时候要非常有力地去反驳。比如有一次新闻发布会,讲到新疆问题的时候,外交部发言人特地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大家看看一个曾经的美国官员,是如何谈论美国对中亚和我国新疆的战略意图的。对照美国政府的实际行动以及围绕新疆的各种言论,就能揭露美国政府编造的谎言,他们的意图大家也就一目了然了。实践证明,平台劣势需要我们不断用发展事实来填补,用事实有力地回击,这种平台限制最终就会徒劳无功,敌对势力在舆论场上的抹黑打压就会不攻自破。
总之,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从而避免落入西方构建的话语陷阱、突破社交平台限制带来的传播劣势,从而达到一个好的传播效果。
(光明网记者李彬采访整理)
本期编辑:朱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