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开展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推荐遴选暨培育试点工作。
智慧旅游有哪些特点?如何将科技与文旅更好地融合,推进智慧旅游标准化和规模化?4月上旬,科技日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智慧旅游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智慧旅游并非新近兴起的概念,其出现与消费者需求变化、技术变革等都密切相关。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不只是技术的飞跃,更使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旅游领域,也同样如此。”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博士陶梦圆认为。
相对于传统旅游,智慧旅游的“智慧”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旅游营销的智能化、旅游管理的智能化、旅游体验的智能化等方面。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游客得以获得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体验。
“目前,智慧旅游已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个重要方向与必然要求。” 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王聪介绍。
如今,智慧旅游正在各地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被广泛地应用其中,为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旅行体验。
“这些技术有效增强了旅游信息的可获得性、规模性、共享性、实用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信息资源的需求。”王聪说。
例如,景区、旅游企业等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架起自身与市场和消费者之间的新桥梁,培育客户群体,进一步提高营销和服务的精准度,提升消费者的黏性和忠诚度,拓展旅游公共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游客出行便利度;同时,景区可增强自身旅游治理的能力,提升疏导和监管精准度,优化旅游供需对接,提升旅游产品和旅游营销个性化程度。
近年来,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智慧旅游案例。
例如,上海多个历史建筑已经有了专属二维码,游客除了可扫码获取建筑实景图、音频、视频甚至VR全景导览外,还可参与线上线下多个互动活动。而在做好游客服务方面,三亚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建设智慧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并于2022年春节投入试运行,对三亚市旅游市场环境治理情况等内容进行一张图全景式实时监测。
生产形式与内容俱佳的产品需三产融合
经过多年发展,智慧旅游已经应用了一批新技术,形成了一批新场景。如何更好地拥抱新技术,推动旅游行业数字化转型?
王聪认为,物联网作为智慧旅游的核心网络,最终需要实现万物互联,表现在旅游中,即游客的移动智能终端与各景区景点终端的互联。但目前其仍然处于探索性阶段,智慧旅游建设也尚未形成明确的技术标准与发展模式。
“要将科技与旅游更好地融合。生产形式与内容俱佳的智慧旅游产品,需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房地产产业、农业、工业等都可以融入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文化旅游、景观房产、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一些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王聪说。
此外,应不断加强促进智慧旅游新业态发展的标准供给。王聪说:“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标准的数量、质量。加快推进制定智慧旅游相关标准。如建立和完善旅游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旅游标准化工作的信息采集效率,优化旅游标准化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等。”
发展智慧旅游,还要保障数据安全。“要不断加强智慧旅游应用安全的标准保障,通过标准化手段的运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评价考核机制,从源头上解决旅游数字化发展的安全与质量问题,保障智慧旅游过程中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共享、使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安全,助推智慧旅游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王聪说。
陶梦圆则认为,对智慧旅游进行学术探索,有助于为智慧旅游建设提供可行、科学的理论依据。政府要加大投入,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加入智慧旅游建设和智慧旅游平台中来。此外,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旅游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储备后备力量。
记者:过国忠
本期编辑:左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