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公里北京中轴线承载千年文脉

【行业动态】时间:2024-07-30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原标题为:中?中。中!这7.8公里承载千年文脉


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9项世界遗产。一条中轴线,全长7.8公里,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申遗成功,让“北京中轴线”及其承载的文化历史,吸引着国内外关注的目光。今天,我们就从这里聊起。

中,是建筑形制。《吕氏春秋·慎势》记载:“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中国古代都城营建,选址、城市布局都讲究“中”。从中国史前聚落形态到秦、北魏、北宋等朝代,都城营建规划也都充满了中的轴线意识。“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包括了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等遗产,彰显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

承载历史的沧桑、时代的变迁,从一开始近4公里到7.8公里,“北京中轴线”经过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了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呈现了对称布局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直至今天,这条轴线仍统领着城市的发展。可以说,“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也是东亚地区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
中,是礼仪秩序。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赞叹道,“贯穿(北京)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北起钟鼓楼,南到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北京中轴线”的建筑和景观强调了中国传统都城对礼仪和秩序的尊重。《考工记》记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在“北京中轴线”的营造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好体现。
发展至今,“北京中轴线”也经历了公众化的转变。眼下,“北京中轴线”上的宫苑建筑和礼仪祭祀建筑,已经转变为对公众开放的公园或博物馆。以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为例,升旗仪式、阅兵典礼、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等的举办,让其成为国事礼仪活动和民众典礼活动的核心,传承了国家礼仪文化。在古与今中交融、在旧与新中传承,中轴线的礼仪、秩序在今日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是价值精神。从“北京中轴线”中,不难解读出中国人“以中为尊”的秩序观念,以及中和中庸的处事之道。可以说,“北京中轴线”为中华文明“中”“和”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提供了特殊的物质见证。其中体现的“天人合一”,蕴藏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申遗过程中,从法规体系、管理体系、保护措施、价值传播、资金保障、公众参与等方面,深入开展保护,将“北京中轴线”价值阐释、展示、传播、分享给更多人。通过建立展示体系、举办专题展览、文艺作品创作、举办公众大赛等方式,让“北京中轴线”的突出价值和保护利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承载着千年文脉,连通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而在7.8公里之外,“中”,不断展示着中国传统世界观、价值观,生发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哲学观,拓展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中华文明延续的生命力。
这正是:
中和、中庸、执中,祝贺中轴线申遗成功!
建筑、礼仪、精神,厚重历史展时代荣光!

作者:王
编辑:申金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