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探讨建构“新时代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的方法思路

【行业动态】时间:2022-12-08      来源: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部署要求,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外文出版社与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10月26日举办“中国文明观话语体系建构原则与基本思路”研讨活动。该活动是“新时代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系列学术研讨会的第二场。

屏幕截图 2023-05-31 151137.jpg

        会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外文局相关单位的专家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沈湘平认为,在对外阐释和传播中华文明的过程中,既要反对以“西方”为方法,也要防止简单的、形式上的以“中国”为方法,而应深刻领悟人类文明新形态、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中蕴含的“人类”逻辑,懂得以“人类”为方法。只有做到以“人类”为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坚持中华文化立场。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韩献栋剖析了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现状,并提出了中国文明观对外传播的具体方法。他提出,要充分挖掘“和”“礼”文化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推进理论化提升工作,争取生产出一些有国际影响的理论成果,这对于构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以及国际安全环境至关重要。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周亭对文明观做了本质论、关系论和方法论等三个层次的划分。其研究发现,世界主要国家主流媒体对文明观“三个层次”的报道相互割裂,未能形成相互映射,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打造立体话语体系开展多层次阐释;尊重国别区域差异实施精准传播;优化传播策略加大文明观念阐释力量;发挥智库作用搭建学术交流桥梁等。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垒从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的角度指出,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内修文德”,把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传承好、发扬好;另一方面,也要“外广交游”,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华文化和中国文明的独特魅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周鑫宇从公共外交的角度介绍了构建中国文明观话语体系的方法,从人类文明新形态话语构建的事实层面、归因层面和价值层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他强调,中国文明观的对外话语构建,关键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阐释和实践展示,尤其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研究员孙敬鑫表示,中国倡导的文明观,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要进一步讲好中华文明故事,需要瞄准青年群体、用好社交平台、提升传播能力,并做到知己知彼。他建议,推进中国文明观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做好文明观的故事化、中华文明的具体化、构建过程的对象化、传播工作的差异化等工作。

        在讨论阶段,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美欧研究项目召集人孙成昊,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讲师胥慧颖,中国网新闻评论部主编蒋新宇等与会嘉宾展开了深入讨论。

        外文局综合业务部规划研究处副处长徐菡、外文出版社编辑总监杨春燕、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负责同志参会并与专家进行交流讨论。

        据介绍,该系列研讨会共有五场,包括“习近平关于中国文明观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和实践向度”“中国文明观话语体系建构原则与基本思路”“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策略与实践路径”“中华文明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世界意义”“国际语境下的新时代中国文明观”。在围绕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进行深入系统探讨的基础上,会议将形成一批有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的研究成果,并依托中国外文局所属各机构平台进行实践应用和成果转化。

 

 

作者:外文出版社、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本期编辑:郭春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