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策略与实践路径”研讨会在京举行

【行业动态】时间:2022-12-08      来源: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部署要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开展文化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外文出版社与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11月1日举办“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策略与实践路径”研讨活动。该活动是“新时代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系列学术研讨会的第三场。

第三场-616x385.jpg

       会上,来自中宣部对外推广局、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CGTN)、人民日报海外网、外文局相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清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史安斌指出,如今,世界进入了“乌卡”(VUCA)时代。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共存。他从功能、规范、文化、自然、情感这五个维度出发,提出全球中国概念。以北京冬奥国际传播的数字化转型为例,指出要以更为多元、包容和年轻化的方式,借助高科技和数字化手段,探索基于文明共生、共享和共荣理念的新媒体国际传播新模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何辉表示,中国文明观的对外话语建构需要寻找、确定一定的主流话语基础,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可作为当下中国文明观的一个集中体现。他认为,在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必须在思想范畴和价值观范畴与其他文明进行话语对接和沟通,可围绕文明标志与文明具体体现来进行,并要及时吸纳来自民间交流的日常话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嘉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中得以发挥,有效的实践路径很多,但整体层次和水平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大国地位仍不相适应。当今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想正常发挥的效力越来越受到限制,因此迫切需要以2035年实现“文化强国”为目标,持续对外开放,推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独特、有效、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相匹配的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CGTN)新媒体编辑部主任张施磊在发言中提出了国际传播中的“三破三立”,即破秩序、破围堵、破束缚,立格局、立表达、立效能。她指出了中国文明观对外传播中的七个核心问题,即聚焦重要性、展示复杂性、要有颠覆性、要有创新性、建立相关性、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品牌建设和营销意识。       

       外文出版社英文编译部主任冯鑫指出,中国文明观的国际传播,既有谈理论讲道理的“硬传播”,也有讲故事和生活的“软传播”。翻译作为中国文明观国际传播的重要一环,应该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在“以我为主”的同时,注意跨越文化鸿沟,不断增强对外传播的效果。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王众一从中国文明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对外翻译策略的角度进行了分享。他表示,翻译工作和国家形象是密切相关的。翻译不能拘泥字面意思,机械翻译,而应跳出“形”的束缚,甚至做到“得其意忘其形”。同时,对外传播工作要将“做好报道”和“讲好故事”结合起来,挖掘中华文化深层次价值观念,传播过程要有受众意识和共情思维。

       中宣部对外推广局相关同志、中国外文局综合业务部规划研究处处长孙伟、外文出版社文化文艺编辑部主任陈丝纶、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负责同志、人民日报海外网评论部编辑武慧敏参会并与专家进行交流讨论。

       据介绍,该系列研讨会共有五场,此前已先后举办了“习近平关于中国文明观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和实践向度”、“中国文明观话语体系建构原则与基本思路”研讨会,后续还将以“中华文明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世界意义”“国际语境下的新时代中国文明观”为主题进行研讨。会议将形成一批有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的研究成果,并依托中国外文局所属各机构平台进行实践应用和成果转化。

 

作者:外文出版社、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本期编辑:郭春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