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扩散机制研究——基于《三体》的考察

【专家观点】时间:2024-06-24      来源:数字出版研究      

图片

摘要

图片


本文以刘慈欣小说在海外平台的扩散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接触作品、关注作品、扩散作品和评价作品四个维度选择不同的平台为切入口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三体》在海外的扩散肇始于刘慈欣本人和《三体》所获得的各种国际科幻文学奖项,受这些重要奖项的影响,“刘慈欣”和《三体》逐渐演变为象征资本,吸引着出版机构、售书商、读者,扩大了其在海外的影响力。《三体》成功走出去的案例具有三点启示价值:在创作基调上善于将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结合;在内容风格上善于借鉴他国优秀作品;在传播技巧上重视作家表征资本的积累。


关键词:刘慈欣;科幻文学;三体;文学作品的海外扩散


心理学常用“知情意行”模式分析人们对新事物的接收过程和接受程度。“知情意行”指的是人们通过认知信息、产生情感、形成意识和思维模式,进而表现出特定的行为和表现。这一模式主要用于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关系,也可以用于分析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和行为表现。例如,人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认知、情感体验和思考,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偏好和思维模式,进而在行为和表现上表现出不同的选择和行为。


依照人们心理活动的四个层次,可以将中国图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归纳为以下四个维度,分别是接触作品、关注作品、扩散作品和评价作品。


本文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并分析其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现,从中窥视该作品跨国传播的“旅行”痕迹,揭示中国作品的海外扩散机制。


本文选择在海外出圈的刘慈欣作品《三体》,这部科幻小说的英文版于2014年在美国出版,出版商为麦克米伦出版集团(MacmillanPublishersLtd.)旗下的托尔图书(TorBook),这是刘慈欣作品在全球舞台开启传播征程的起点。此后,《三体》交出了骄人的成绩单,斩获了包括“雨果奖”2在内的10个国际科幻文学奖项,并翻译出版近30种语言版本,其中,仅英语、德语、日语、俄语4个语言版本的累计销量就已超过300万册,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文学对外传播史上具有开创性。由全球流媒体视频大站奈飞(Netflix)制作的《三体》电视剧在2023年播出,这意味着其作品在异域文化语境内得到认同。刘慈欣作品的成功是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里程碑,且其传播过程较大程度上依赖数字平台,对其成功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传统出版及数字出版环境下中国科幻文学和中国文学的“走出去”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接触意愿:作品可及性

图片


进入亚马逊购物平台(www.amazon.com)中的“CixinLiu(刘慈欣)”作家主页,商城中共有151种刘慈欣的相关出版物;其中包括英语、西班牙语、德语、中英双语、中文等多种语言版本的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刊载刘慈欣作品的科幻杂志、刘慈欣和HeadofZeus出版社、Talos出版社合作创作的系列绘本小说等。本文仅研究刘慈欣作品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故选择其英译本作品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检索,在网站中共获得16种英译本出版物。由于合集绘本是将刘慈欣的系列短篇小说创作为绘本,研究中视其为一种出版物。根据在全球馆藏数据库WorldCat中的检索,《三体》已经被全球1170家图书馆收藏,这是其在世界范围传播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集体认知:作品关注度

图片


《三体》三部曲—《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的英文版分别于2014、2015、2016年在美国出版发行,标志着《三体》在全球关注度的开始,之后不同语种的译本均从英文译本转译而成。


《三体》在GoogleTrends中的关注程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并且在发生标志性事件(见表1)时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值。根据图1和表1,第一个高峰值出现在2015年8月(《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之后的明显峰值出现在2020年9月(《三体》获得第51届日本星云奖海外长篇小说部门奖)、2020年12月(刘慈欣另一部作品《流浪地球》上映)和2023年1月(《三体》电视剧在奈飞播出)。

1.jpg

图1 《三体》在Google trends的表现


表1 《三体》关注峰值与相关事件

2.jpg

《三体》英译本被读者认知经历了三个阶段(见表2)。

表2 刘慈欣小说英译本认知形成的三个阶段

3.jpg

第一阶段(2012—2013年):认知萌芽期。2012年,由中国公司出版的两部刘慈欣短篇小说英译本仅在亚马逊上收到22和124条读者评论,“刘慈欣”还未形成在一定群体内共有的集体认知。同年,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教图公司”)和刘慈欣签订协议,决定开展《三体》三部曲的海外版权代理工作,确定译者,并开始积极筹备英译本出版工作,同时为《三体》做了大量的宣传,如开设英文网站、Twitter及Facebook等社交媒体账号。这成为《三体》及刘慈欣科幻小说走出国门的开端,也是《三体》在英语地区被关注的萌芽期。


第二阶段(2014—2016年):认知形成期。在此阶段,每一年都有一部《三体》三部曲英译本出版。2014年11月,《三体》第一部英译本出版,凭借作品的高质量和译者刘宇昆、知名出版社的影响力,以及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MarkElliotZuckerberg)和众多知名科幻作家等权威人士撰写书评并推荐作品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三体》第一部在英语地区的读者中留下了高口碑和高人气。此时关于《三体》的记忆书写正式开始,并且范围逐渐扩大。在亚马逊官网检索“TheThree-BodyProblem”(三体),搜索框中自动关联了“TheThree-BodyProblembyCixinLiu”,“TheThree-BodyProblem”既作为《三体》的英译名又作为物理学名词与刘慈欣的姓名产生关联,可见《三体》英译本是刘慈欣作品的记忆书写形成的重要部分。2014—2015年,《三体》第一部英译本陆续得到一些科幻文学奖项的提名,其热度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发酵。2015年8月,《三体2:黑暗森林》英译本出版,同时《三体》第一部英译本荣获雨果奖,这是刘慈欣的作品创作之路的里程碑,也是其作品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传播的爆发点,亦是刘慈欣和《三体》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象征符号的标志。此前积累的人气与口碑到达一定规模,零碎的受众反馈也达到一定数量,此时获得具有权威性的科幻文学奖项,是《三体》英译本传播的“引爆点”。2016年4月,《三体3:死神永生》英文版首次出版。根据表2,《三体》三部曲英译本在亚马逊平台的星级评分分别为4.30、4.60、4.60分(满分5.00分),此星级评分是亚马逊根据机器学习模型而非原始数据平均值来计算的,因此评分会考虑到评论的最新日期及评论者是否在亚马逊平台购买了该商品,并且会分析评论以验证其可信度。因此,从亚马逊平台的商品星级评分入手来估算作品的人气和口碑,具有一定可信度。另外,《三体》三部曲英译本在亚马逊平台的书评数量远超与《三体》相关的其他出版物,《三体》三部曲英译本的读者评论数量分别为23927、14802、12017条,共计50746条,占《三体》相关全部英译本的书评论总数(58381条)的86.9%。书评作为读者个体与读者群体交流的媒介,与读者认知程度呈正相关。备受读者关注的《三体》作品激发了广大读者阅读的热潮,并持续引发读者点赞、评论。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认知沉淀期。《三体》英文版的出版为刘慈欣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奠定了基础,2017年以后,刘慈欣的各种科幻作品英译本稳定出版,每一种英译本的出版都为广大读者的网络讨论增添新的素材。2019年,《流浪地球》电影上映,曾任美国总统的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HusseinObama)参与电影客串拍摄,成为刘慈欣科幻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传播的又一流行热点。包含《流浪地球》及其他几部短篇小说的刘慈欣小说集TheWanderingEarth,被读者评论1896条,亚马逊网站评分4.50分。刘慈欣其他科幻作品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持续推出,进一步强化了读者对《三体》认知,出现了中国科幻小说热议现象。


三、情绪表达:作品扩散性

图片


维基百科是一部融合写作编辑、多语言和自由特性的互联网百科全书,于2001年创立。有研究者发现,维基百科平台已成为观察中国作品在海外扩展影响力的重要窗口,这是因为在词条的创作中,专业编辑的贡献与业余编辑的涌现形成了独特的混合体,其中业余编辑被称为“粉丝编写者”。截至2023年7月,英文维基百科平台对“三体”词条的编辑已逾43000次。由于众多编写者对“三体”词条不断拓展,维基百科平台甚至推出了若干机器人工具与人类协作生成内容。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揭示“三体”词条中构筑影响力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首先,主要词簇均立足于《三体》作品所传递的物理知识及与之相关的小说情节;其次,次要词簇指向推动《三体》影响力拓展的关键因素,如“《科幻世界》杂志”、“雨果奖”、“星云奖”、译者“刘宇昆”等;最后则是关于近年来加强《三体》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如2015年张番番执导拍摄的电影《三体》主演“冯绍峰”“张静初”及导演“张番番”等。


透过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发现,第一,英文版“三体”词条发散出的词语更聚焦于《三体》作品本身,更注重讨论物理学元问题和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比如纳米材料、粒子、量子论、理论物理学家等;第二,英文版“三体”词条的影响力是由一系列国际大奖触发的,如雨果奖、星云奖等,这些奖项将三个词簇连接起来;第三,英文版“三体”词条不注重小说的故事情节,由《三体》小说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对《三体》在全球的扩散更具有推动力。


四、态度确立:作品影响力

图片


在亚马逊书评空间,上传书评、进行星级评分的读者对作品影响力的构建产生重大影响,平台会自动抓取所有书评中的高频词汇,置于书评区域的“评论高频词”(ReadReviewsthatMention)中。从中可以看出读者的回忆集中在刘慈欣及其所获荣誉、中国异域历史和政治哲学问题、探究角色行为、硬科幻和英语地区知名的科幻作家上。


4.1概念唤起对科学技术发展讨论

在读者评论中,《三体》强烈的科学色彩和大量对科学技术既翔实又精彩的描写得到了读者的赞叹,有读者评论:“我向所有科幻小说迷,尤其是硬科幻迷强烈推荐这本出色的书。”在书评关键词词云中,“硬科幻”(HardScience)也处在较明显的区域。同时,读者也为书中涉及的大量学科知识而惊奇,评论中常提到计算机、哲学、量子物理学、博弈论、社会学、宗教、太空探索等名词。


4.2书中人物引起对人性的思考

在书评中,也有读者认为《三体》因过于注重科学技术而削弱了文学性,部分读者批评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轻视,称之为“人物肤浅扁平”。《三体》中的人物被模糊,而技术成了明确的主角存在。同时,也有读者指出书中角色的行为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学作品为人类如何面对现实世界提供了各种预设的模式,文学作品在个人对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回忆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读者在阅读时,会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模式与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本土文学符合本土读者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而西方读者在阅读东方文学时,往往会出现文化和习惯上的不适应。


4.3故事情节引发对科幻黄金时代的回忆

西方读者在理解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时倾向于从自身文学传统中熟悉的作家作品开始,因此他们倾向于以自身熟悉的西方文学框架理解相对陌生的中国文学,寻找一种熟悉感和认同感,以印证他们想象中对中国的形象感知,唤醒他们记忆深处的某些情感。如许多读者在书评中将刘慈欣与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英国科幻作家亚瑟·查尔斯·克拉克(ArthurCharlesClarke)等进行联系和对比,有读者评价道“刘慈欣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位达到阿西莫夫和克拉克高度的作家”“该系列就像阿西莫夫的《基地》,充满了史诗般的事件、刺激和宏伟的硬科学概念”。阿西莫夫和克拉克是科幻黄金时期的代表作家,在西方读者心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三体》让他们回忆起黄金时期的科幻风格,并在阅读刘慈欣作品时不断加入新的回忆,这也证明《三体》作为科幻文学的造诣之高,其成功跨越了文化语境的差异,向西方读者传达了世界性的内容。


五、总结与讨论

图片


曾有中国读者评价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其作品在海内外的影响力都不容小觑。通过分析其作品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机理,特别是在数字平台上的扩散表现,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5.1世界性与中国特色相结合

刘慈欣作品是立足于中国土地的、带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核的科幻作品,区别于以美国文化为主的其他作品,其引发了西方读者对中国社会的好奇心,他们渴望了解中国历史,希望在阅读中更新或重构个人认知。《三体》中所流露出的中国文化元素和中国特定历史背景的文化印记在英译本中得到了较好的保留,使其在异质文化土壤中获得新的质体。因此,中国文学更应该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的思想,而非盲目模仿西式作品,失去中国文化的特色。


同时,刘慈欣的小说在呈现中国社会的同时,也将笔触放在更宏大的人类命题上,如《三体》提出人性和生存的终极命题,《流浪地球》呼应着人类对现实生活的逃离焦虑……刘慈欣以想象未来的文本,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省思当下,使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读者也能将个人对中国文学的认知与书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相结合,减弱难以避免的文化差异。这样的文学作品更容易被全球读者认知和接受,具备了在海外传播的条件。


5.2善于借鉴他国优秀文学作品

在接受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时,西方读者存在两种典型的思维定式:第一是求同,即寻求与自己熟悉的文学相类似的内容,追求不同文学之间的互证和互识;第二是求异,即在其他文学世界中寻求一种与自己文化迥异的、全新的东西。刘慈欣曾说:“我所有作品都是对亚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刘慈欣承认受到克拉克的影响巨大,而英语地区读者在刘慈欣的作品中也看到了科幻黄金时期的影子,触动了读者的认知,这对读者阅读和理解作品、对作品产生共鸣有重要的作用。刘慈欣从西方优秀作品中汲取养分,并融入了东方元素,使得他的作品独具特色。


这对我国作家群体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应博采众长,从世界各地的名家作品中了解异文化的思考方式和文学表达方式,适当借鉴精华,在“巨人的肩膀”上发掘自己的道路,不可闭门造车,否则不仅使作品目光狭隘,也可能丢失进军海外市场的机会。


5.3重视作家表征资本的积累

《三体》的成功以其优质的作品为基础,其海外版权代理方中教图公司在书本译介和冲刺奖项上的付出也功不可没,包括邀请曾获雨果奖的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进行《三体》的翻译工作;为促进《三体》走出国门,公司做了大量前期宣传工作,包括开设英文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此外,公司还邀请美国知名科幻作家大卫·布林(DavidBrin)等权威人士为该作撰写书评……这些工作为刘慈欣积累了最初的象征资本,也为后来托尔图书出版《三体》及该作获雨果奖奠定了基础。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三体》获得雨果奖是刘慈欣作品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传播扩散加强的源头,再加上《纽约时报》等知名机构的认可,“刘慈欣”开始作为一个符号关联着权威的文学评奖体系,“刘慈欣”和《三体》逐渐演变为象征资本,是吸引出版机构、售书商、读者的重要因素。


这为中国文学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应选择懂得精心布局版权代理之路的代理商,为作者在异文化环境积累象征资本,并善于使用数字平台的影响力使其迅速扩散,使得作品不被蒙尘。


本文系简写版,参考文献从略,原文刊载于《数字出版研究》2024年第1期。


作者简介:崔波,女,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媒体话语与传播艺术。

陈子馨,女,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届编辑出版学学生,现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媒体文化与社会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编辑:申金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