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聚焦:冬奥会能否成为中西文化沟通桥梁
1.美国学者期待冬奥会为中国及世界带来长期利好
1月6日,世界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刊发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南希·钱(Nancy Qian)文章称,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起了对北京冬奥会的“外交抵制”,但冬奥会依然可能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带来重要的长期利益。
文章认为,中国作为东道国,虽然难以在奖牌数量上击败来自北美和北欧的冬季运动传统强国,但中国政府可以借此机会发展冬季运动产业,并帮助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业发展。与夏季奥运会或其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往往着眼于大都市区域不同,冬季奥运会和全国冬季运动设施将主要在欠发达地区进行开发建设。因此,冬奥会可以成为中国缓解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有力工具。
另一方面,北京冬奥会可以帮助中国提高对西方世界的亲和力。在政治言论激烈和相互信任减弱的时期,体育文化为中国和西方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途径。数以亿计的中国观众会关注到西方冬季运动,新一代的中国明星运动员也可以与英国、加拿大等国的教练、专家一起训练。通过人际交往建立起来的信赖和好感,将对中国与西方民众之间的理解互信产生广泛且积极的影响。(来源:世界报业辛迪加)
2.德国智库认为“对华批评策略”亟待转向
1月5日,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刊文称,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话语权中占据优势,但他们对中国的批评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中国民众逐渐对西方国家的批评话语产生“免疫”。
文章称,中国的许多学者深信,美国的意识形态偏见驱动了一场针对中国的运动,以打压与美国价值观不一致的中国,并分散民众对美国自身问题的注意力。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生以《纽约时报》2020年3月的社交媒体贴文为例分析称,面对中国和意大利政府为控制疫情展开的封锁行动,《纽约时报》对意大利政府的评价是“冒着经济受损的风险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扩散”,对中国封锁行动的评价则是“对人民生命和自由造成巨大损失”。
许多中国学者承认美国具有国际话语霸权,但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对中国人来说似乎不再重要。中国媒体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批评指责称为“美国和少数国家对中国进行的站不住脚的指责”,并在报道框架中清楚地表明罪魁祸首是美国。美国机构2021年9月的一份调查显示,78%的中国民众认为中国在国际社会形象良好。中国民众认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批评声音仅来自于少数持有意识形态偏见的国家,这些声音缺乏代表性,因而可以不必理会。
文章称,在世界的一些区域,西方国家正在失去话语权优势。例如,在非洲,中美的舆论影响力不相上下;在中东,中国的形象好于美国。调查显示,62% 的中国公民对美国持负面看法,在德国留学过的中国学生对西方国家的印象通常比抵达前更差,这表明那些将自己视为人权和经济发展灯塔的国家的幻想破灭。
文章认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批评越响亮,在中国面临的阻力似乎就越大,中国政府的舆论反击也越自信。文章呼吁西方国家应该把“批评中国”当作达成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同时,西方国家需要将自己与“反华”和“双标”模式作切割,这样才有希望成为中国民众的“盟友”,真正对中国民众产生影响。(来源: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
3.澳大利亚智库:所谓的“外交抵制”只是妥协策略
1月10日,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刊文称,在北京冬奥会前夕,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发起所谓的“外交抵制”,中国的国际形象在有关西方国家处于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但中国正在采取各种方法打破不利局面。 文章称,主要的奥运赞助商纷纷对中国的“人权状况”保持沉默。这表明,西方政界与商界步调并不一致,当商业利益受到威胁时,西方政府宣称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显得软弱无力。
文章称,中国将欧美国家所谓的“外交抵制”定性为“公然的政治挑衅和对14亿中国人民的严重侮辱”。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非洲各国政要纷纷对中国表示支持,欧盟对“外交抵制”行动也表现犹豫。 文章认为,美国主导的“外交抵制”并不会导致中国国内形势发生任何实质性变化,相反,“外交抵制”其实是一种妥协策略——运动员仍然能够参加比赛,西方政府仅仅是通过这种方式表明立场。
文章分析称,中国不太可能对上述国家的主张“投降”并做出“戏剧性的姿态”来“修复”国际形象。相反,中国更有可能继续“进攻”。(来源: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
4.后冬奥时代的文化遗产规划或成东道国“试金石”
英国学者劳拉·布朗在《国际体育史》上发表题为“冬季奥运会遗产规划”的文章称,举办奥运会能够极大地改变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形象及基础设施水平,且这一影响是长期性的。在举办奥运会的费用中,场地建设是最重要的支出之一。由于参赛运动员数量众多,且设施专业化要求较高,冬奥会场地建设成本往往居高不下。冬奥会还需要为运动员、奥运官员和来访嘉宾、媒体、观众提供住宿,并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永久性投资。上述设施如何有效再利用,是对各东道国的重大挑战。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在20世纪末走上台前,包括体育场馆在内的奥运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在国际公共和政治议程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遗产”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政策文件中,并成为奥运申办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文章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例称,这届号称“史上最贵”的奥运会为索契带来了巨大的曝光量和游客资源,却在奥运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方面遭到质疑。奥运过后,索契山区的大部分场馆继续用作运动员的训练场地,但沿海地区的6个大型体育场和主要媒体中心却可能陷入荒废。
在可预见的未来,如何减少奥运赛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奥运文化遗产尤其是场馆设施的可持续利用,将是国际社会持续关注的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东道国的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来源:《国际体育史》)
重点关注:各国利用体育赛事提升国际形象
1.卡塔尔借力世界杯发展“体育外交”
继北京冬奥会后,卡塔尔足球世界杯将是2022年的又一重量级国际体育赛事。1月8日,欧亚体育中心主任西蒙查德威克对黎巴嫩媒体《今日报》表示:“对于卡塔尔以及阿联酋来说,足球赛事能够改善他们的声誉,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同时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卡塔尔政府将体育产业作为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战略板块,以帮助国家提升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同时促进该国经济多元化发展。欧亚体育中心研究员塞巴斯蒂安·桑斯认为,该国正在努力通过举办世界热门体育赛事,转移人们对言论自由、性别平等、人权等争议话题的注意力,以“体育洗白”(sportswashing)的方式巩固国家权力。
卡塔尔的体育外交主要关注3个主题——健康福祉,这对于一个高生育率国家至关重要;现代化和进步,这是打破外界对阿拉伯人负面印象的关键;在经济多元化框架内,提升卡塔尔旅游业的吸引力。
卡塔尔以及其他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体育产业国际化水平。首当其冲的是体育移民,即签约国际知名运动员参与当地联赛或代表该国参加国际赛事,运动员往往被要求加入该国国籍。卡塔尔专门设立了足球青训学院(Aspire Academy),培养全球年轻运动员。该学院大量招募顶级教练和体育研究人员,以促进该国体育产业发展。目前,卡塔尔已经成为运动员准备国际比赛或在欧洲休赛期组织训练的主要目的地。蓬勃发展的体育媒体也是当地体育产业的重要支点,总部位于多哈的beIN 一直在争夺主要体育赛事和联赛的转播权,并将业务拓展到欧洲、北美和亚洲。
但是,卡塔尔的“体育外交”策略正在遭受挑战。例如,一些活动组织不善,赛事场地和环境不达标招致运动员投诉,体育场馆建设工人疑似遭到“劳动剥削”等。上述负面新闻一定程度上对卡塔尔的国际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来源:黎巴嫩《今日报》、华盛顿智库中东学会)
2.沙特阿拉伯为国际体育赛事投入超过15亿美元
据《卫报》报道,英国人权组织格兰特·利伯蒂(Grant Liberty)发布报告称,沙特阿拉伯已在备受瞩目的国际体育赛事上花费了至少 15 亿美元,以提升其国际声誉,进行“体育洗白”。沙特阿拉伯为塑造商业友好、具有远见的国家形象,在体育赛事上进行了规模巨大的持续投入,主要包括:斥资6.5 亿美元与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达成10年合约;斥资1.45亿美元与西班牙足协签订为期3年的合同;为沙特高尔夫国际赛参赛选手提供总计1500万美元出场费;斥资3300万美元举办沙特阿拉伯斯诺克大师赛;向“小鹰”哈比布·努尔马戈梅多夫提供一亿美金奖金,邀请他在沙特阿拉伯与弗洛伊德·梅威瑟作战;与世界摔角娱乐(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签订为期10年、价值5亿美元协议;花费3亿英镑收购英超球队纽卡斯尔联队等。据悉,沙特还出价600万欧元,邀请足球明星C罗担任旅游形象大使,但遭到了C罗的拒绝。有媒体报道称,梅西也收到了该邀约。(来源:《卫报》)
3.美国或是“体育洗白”最大受益者
1月6日,《洛杉矶时报》刊文称,政府有时会仿照商业公司的做法,将自己与民众喜闻乐见的游戏联系起来,以提高自身形象。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一直将奥运会视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冲突的代理战场。
其中,美国可能是“体育洗白”的最大受益者。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FL)和美国职棒大联盟(MLB)在海外广受欢迎。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反美势力在墨西哥越发式微。大量墨西哥人从小观看美国举办的各项体育赛事,并成为匹兹堡钢人队、达拉斯牛仔队、洛杉矶道奇队等战队的支持者,从而削弱了他们对美国的反感度。(来源:《洛杉矶时报》)
政策概览
1.法国文化部提出“新国家战略”支持节日可持续发展
日前,法国文化部长罗丝琳·巴切洛特-纳尔昆(Roselyne Bachelot-Narquin)提出“支持节日文化发展的新国家战略”——第一,每三年对现有节日进行一次全面研究;第二,促进节日的可持续发展,制订“节日可持续发展宪章”;第三,从政府层面增加对节日文化发展的支持和投入。作为“支持节日文化发展的新国家战略”的第一步,2022年夏季开始前,法国文化部及相关研究机构将针对法国各地的节日和相关文献、统计资料进行深入调研,绘制法国全国的“节日地图”。
法国文化部可持续发展高级官员奥利维尔·勒鲁德 (Olivier Lerude) 表示,多年来,文化部一直致力于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作出表率,签署“节日可持续发展宪章”将是其中的重要一步。(来源:法国文化部)
2.韩国探索成为国际议题发起者
1月7日,韩国《中央日报》刊文称,经历了辉煌的2021年,韩国的软实力前景一片光明。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仍未散去,如今的韩国已经渐渐摆脱“三星原产地”的标签。
海外文化弘报院负责人朴钟佑(音)表示,随着防弹少年团、《鱿鱼游戏》《寄生虫》等在全球取得成功,以及联合国贸发会议将韩国认定为发达国家,韩国的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肯定。未来,该机构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对外宣传韩国,而是积极参与同其他国家的双边交流。朴钟佑引用韩国首任文化部长李御宁的观点称:“对外宣传不能只传播好的一面、隐藏不好的一面。对外宣传的第一步是分享事物的真实情况,并与受众取得共鸣。”朴钟佑表示,从2022年开始,如果边境开放,他将尽可能多地考察世界各地的韩国文化中心,以了解不同国家受众对哪部分的韩国文化更感兴趣。他提到,当墨西哥媒体报道韩国人食用狗肉的情况后,当地反韩情绪高涨。一些热爱韩国文化的墨西哥人自发组成团体与反韩情绪斗争,并通过向媒体写信等方式,告知人们关于韩国人食用狗肉的真实情况。
朴钟佑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和技术进步让韩国内容得以接触到了更多的全球受众,韩国的内容创作者应对可能导致种族歧视的韩国民族主义思想更加敏感谨慎。位于世界各地的韩国文化中心将深入了解并向韩国国内介绍所在国的文化、习俗、历史等信息,通过对所在国文化的深入了解,避免对其他国家及其文化的描绘引起歧义和不满。例如,2021年,SBS出品的电视剧就因对印尼羽毛球队和观众的负面刻画而被迫道歉。
朴钟佑还对2022年的韩国文化海外传播设定了一个新目标——成为“政策情报网络”的意见领袖。他认为,到目前为止,韩国一直是国际话语的追随者,被动接受、遵循其他发达国家的议程设置。但如今,作为一个发达经济体,韩国必须更加强烈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并成为议题的发起方。
2021年底,韩国海外文化弘报院与韩国发展研究所共同发起了全球文化和青年论坛。朴钟佑表示,该机构将机制性地举办该论坛,让韩国的价值观以及韩国对性别平等、环境保护、气候行动等全球价值的立场,能够与《鱿鱼游戏》《寄生虫》等文化产品一样,对全球受众产生强大吸引力。(来源:韩国《中央日报》)
3.芬兰教育文化部为文化创意产业复苏拨款
2021年12月21日,芬兰教育文化部宣布,根据芬兰可持续增长计划,该部门将为文化创意产业复苏提供3000万欧元的财政支持,首批400万欧元拨款已发出,以推进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在产品、服务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持续创新。
根据芬兰可持续增长计划,财政支持计划旨在创造更多文化创意产业就业机会,并显著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GDP所占的比重。芬兰教育文化部长安蒂·库尔维宁(Antti Kurvinen)表示,该支持计划将帮助受到疫情严重打击的文化创意产业塑造未来和创新发展,还将促进芬兰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在筛选资助项目时,芬兰教育文化部着重选择跨学科、跨领域的项目,希望能够借此推动该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运营方式转型,为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截至发稿时,芬兰教育文化部共收到了184份补助申请。经过评估,影视、建筑、表演艺术(音乐、戏剧、舞蹈、马戏)、设计、博物馆、文化遗产、视觉艺术等领域的20个项目将得到资助。(来源:芬兰教育文化部)
4.“在日外国人”语言学习网站增设韩语、泰语等语种
2021年12月20日,日本文化厅宣布,旗下“在日外国人”日语学习网站将增加韩语、泰语、缅甸语、蒙古语4种语言,为来自14种语言背景的外国人提供日语教学服务。
文章称,截至2021年6月底,在日外国人总数约为282万人。随着在日外国人数量的增长,该人群对日语教育的需求也在增加。一些城市、村镇没有开设日语教育线下课程,因此,日本政府开发了“在日外国人”日语学习网站,为母语为英语、中文、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越南语、尼泊尔语、印度尼西亚语、高棉语等语言的外国人提供日语教学服务。网站教学内容以视频为主。外国人通过观看视频可以了解各类生活场景中的日语表达,以及相关的日本文化习俗。该网站面向所有在日外国人免费开放,无需注册,且同时支持电脑端和移动端显示。(来源:日本文化厅)
5.韩国文化机构为外国视障人士开发韩语学习材料
1月3日,韩国世宗学堂财团表示,为满足外国视障人士的需求,将发布盲文书及盲文有声读物,扩大韩语普及范围。盲文书为全盲人和低视力障碍人共用,制作成点字、大字通用版。盲文有声读物是基于盲文书的音频材料。盲文书提供韩语、英语两种语言,以韩语初学者为对象,将于年初免费发放到韩国国内残疾人相关机关、韩语教育机构和移民中心等地,未来普及范围将扩大到国外世宗学堂及相关机构。
财团理事长李海英(音)表示,开发上述材料旨在让任何想学习韩语的人都能接触到韩语和韩国文化,今后将继续为有残疾的学习者制作各种形式教材。(来源:韩宣网)
产业动态
1.澳大利亚智库:中美是亚太地区的主导力量
2021年12月,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发布“2021年亚洲实力指数”报告。该报告对26个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和地区的131项指标进行了评估,中美分列第二、第一位。报告认为2021年几乎所有亚洲国家的综合实力都在萎缩,但中国和美国仍是亚太地区的“主导力量”,与最接近的中等国家之间的差距仍在扩大。报告称,拜登当选总统后,美国扭转了其在亚洲实力下降的趋势,2020年美国在亚洲的实力指数下降了3个百分点,2021年回升了0.6个百分点;而中国的影响力则因新冠肺炎疫情后采取“封锁国门”和“动态清零”政策而遭到削弱。该指数首席研究员艾维·利马修(Hervé Lemahieu)认为,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并不稳定,美国也没有陷入稳步衰退。
该报告共设计了8个指标:国防网络、文化影响力、军事力量、恢复力、未来资源、外交影响力、经济能力、经济关系。其中,美国在文化影响力、未来资源、外交影响力、经济能力方面出现增长,在国防网络、恢复力、军事力量和经济关系方面出现下滑。中国在外交影响、未来资源、经济关系、经济能力等指标的表现已经或即将赶超美国。在经济关系方面,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额是美国的三倍,同时也是该地区的主要投资者。 报告称,2019年,进入中国的外国游客和移民数量可观。然而,疫情暴发后,中国制订了世界最严格的边境管理制度和疫情管控政策,赴华国际旅行受到“严重干扰”,弱化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不利于中国在亚洲的文化影响力拓展。加之中国经济增速不佳,中国在区域外交影响力的领先地位正在被美国挑战。
在文化影响力指标中,美国以85.0的得分遥遥领先,其次为中国(57.7),日本(43.5)、印度(35.8)、澳大利亚(30.0)紧随其后,排名5—10位的为泰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文化影响力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通过文化诉求和互动塑造国际舆论的能力,以及文化投射、信息流动和人员交流情况。自2018年以来,该指数每年由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发布。(来源: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
2.调查显示英国是G20成员国中对年轻人最具吸引力国家
2021年12月,英国文化协会发布“全球认知调查”报告称,在G20成员国中,英国是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强的国家。该调查自2016年发起,旨在了解G20国家对年轻人吸引力和年轻人对上述国家信任度的变化趋势。【
英国文化协会委托调查机构于2021年秋季对除英国外的19个G20国家展开调查,每个国家选取1000名18—34岁接受过教育的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
在对年轻人吸引力方面,英国和意大利得分75%,排名第一;加拿大得分74%,排名第三;澳大利亚得分70%,排名第八;韩国得分57%,排名第九;中国得分46%,排名第16;得分最低的国家为印度,仅得40%。数据显示,英国和意大利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正在提升,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在这方面的表现正在下降。中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突出表现在文化艺术(15%)和商业(29%)方面。
在年轻人对G20国家信任度方面,2020年加拿大在三项信任指标(对人民、机构和政府的信任)中均位居榜首,但2021年,英国以56%的得分位列第一,加拿大以54%的得分位列第二,第三位是德国(53%)。
在多个指标上,德国都紧随英国之后,成为与英国整体排名最接近的国家。在年轻人好感度方面,68%的受访者对英国有好感,66%的受访者对德国有好感;在对世界影响力方面,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英国对世界具有积极影响,64%的受访者认为德国对世界有积极影响。
文章称,信任度和吸引力的得分哪怕有一个百分点的变化,都将对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地位和国民经济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信任英国的年轻人与英国方面产生贸易合作的可能性几乎是不信任英国的人的两倍。(来源:英国文化协会)
3.“自由电视台”在中东、北非地区推广女性叙事
2021年12月,“自由电视台”新节目《在一起(Together)》开播。该节目旨在消除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聚焦中东、北非或美国女性如何在男性主导的行业或自身领域中取得非凡成就。
“自由电视台”所属的中东广播网(Middle East Broadcasting Networks )代理总裁哈桑·维基(Hassan Shwiki )表示,该节目一方面关注女性在职场取得的成功,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社会、家庭、教育、文化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推动进步和繁荣。该节目还将讨论政府和社会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的作用。前几期节目中的女性角色包括黎巴嫩第一位女性内政部长拉亚·哈桑(Raya el-Hassan)、埃及女船长摩尔瓦·萨兰德(Marwa El Selehdar)等。
中东广播网是由美国政府资助的非盈利机构,赠款来自于美国全球美体署(USAGM)。中东广播网旗下的“自由电视台”是一个阿拉伯语电视网络,通过卫星信号向中东和北非的22个国家传送节目。(来源:美国全球媒体署)
4.法国大学开设生活艺术硕士学位
日前,法国著名学府里尔大学宣布将开设关于“吃、喝与生活”的硕士课程,教育学生如何通过美食、生活方面的巧思助力法国公共外交。
据悉,该专业的课程里包括美食外交、食品技术以及美食行业中的性别歧视等。法国总统马克龙将法国的烹饪传统视为外交艺术,并将2021年定为“法国美食年”。法国政府将美食作为在世界范围内拓展软实力的关键工具之一。部分学生担忧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但已经有法国食品界企业主和知名人士表示,欢迎该专业的毕业生到麾下工作。(来源:《布里斯班时报》)
作者:申金鑫
单位: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本期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