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香袭衣裙 三五日不散

【医学经典】时间:2023-06-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楚辞》之中,常有香草美人之思。屈原以此寄情托意,明志自勉。兰花是香草之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楚辞》中提到“兰”的频率超过了20次。不过,楚辞之“兰”,不仅有兰花,也有石斛、佩兰等其他香草。《湘君》里有“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湘夫人》里有“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九歌》中更是赞道:“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在楚辞中,兰花遗世而独立,孤傲而冰洁,风姿绰约。

后世诗人歌咏兰花者众,唐代王勃《春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兰花只生存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中,自在芬芳。唐代唐彦谦写兰:“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深谷中一株清香的兰花,如同幽居山谷的美人,徒有芬芳满溢,却无法得遇良人,正如名士之不遇。

兰花以香闻名于世,素有“王者之香”的美称。古人素喜兰香,书室、闺阁、熏衣都喜用兰花。尤其风雅宋朝,文人士大夫皆极爱香。宋代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描写兰香:“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室内放上一盆兰花,满屋清新馥郁的香气,因此便不用焚香了。宋代戴复古为此赞道:“庭垂竹叶因思酒,室有兰花不炷香。”宋代陆游曾用荔枝壳、兰花、菊花、柏实调香,其《焚香赋》言:“暴丹荔之衣,庄芳兰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实,纳之玉兔之臼,和以桧华之蜜。”

兰花不仅入诗,也入馔。屈原也曾吸风饮露、吹花嚼蕊,《九歌》中载“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意思是将蕙煮祭肉、兰花为衬,桂酒奠祭、佐以椒浆。汉代人喜欢以鲜花酿酒,尤其兰花和菊花,西汉枚乘《七发》咏道:“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兰英之酒就是用兰花泡制而成,花香酒气,甘芬袭人。唐代魏征《五郊乐章》中有“苾苾兰羞,芬芬桂醑”的祝辞,说的是皇帝百官用兰花佳肴和桂花美酒进行祭祀的情景。明代的兰花花馔则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明代张应文《罗钟斋兰谱》载:“拾其将蜕之花,或用蜜炼过者,或用糖醋同煎熟者,浸为之蔬。”将凋落的兰花花瓣用蜜炼过,或者与糖醋同煎,可以做成极清甜可口的美食。

明末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了一个爱兰如痴的人,名叫范与兰。范与兰从年轻时就喜欢种兰花,直到七十三岁的高龄没有一天终止。他在家中种了兰花三十余缸,夏天每天一早搬进屋内、晚上搬出屋外,冬天则每天早上搬出、夜里搬入。由于精心培育,兰花花开之时,一里路外即可闻见芳香。客人在家中坐上一会儿,就会“香袭衣裙,三五日不散”。每到兰花花期,张岱到范与兰家中,只觉香气馥郁浓烈,不敢用鼻子嗅,张口轻轻一吸,便如吸吮夜间饱满的水汽一般。后来到了花谢之时,凋零的兰花便扫了满满一簸箕,张岱不忍落花被弃,于是和范与兰商量说:“有面可煎,有蜜可浸,有火可焙,奈何不食之也?”范与兰很赞同张岱的提议,于是凋零的兰花又变成了文人的美食。

中医认为,兰草亦可入药,其性平味辛、甘,无毒,有养阴润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等功效,《本草纲目》载兰草:“其气清香,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瘅。”现在人们也常把兰花做成兰花粥、兰花拌肚丝、兰花鸡蛋汤等药膳食用。


作者:张觅

本期编辑:肖可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