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后辞官闲居乡里十四年。杨万里的诗新奇直白,形成自成一家的“诚斋体”。南宋豪放派词人、诗论家刘克庄赞叹说:“海外咸推独步,江西横出一枝。”陆游也称誉杨万里道:“诚斋老子主诗盟,片言许可天下服。”
赠医诗话
杨万里笔下的赠医诗,写他和家人患病时求医诊治的经历,对医家们医术医德的赞美,大都情深意切。这些或许籍籍无名的医家,却在杨万里的笔下栩栩如生,是宋代医学史的诗体文献。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杨万里常州太守任满。临别之际,他写了《送医家孟宗良汉卿》的告别诗,收入《荆溪集》中。他感叹“医家者流多卢人,亦如许靖浪得名”,那些自称是扁鹊传人的医生,有的就像三国时的名士许靖一样浪得虚名。“有眼何曾识内经,有手何曾赦方兄”,他们有眼无珠,连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都不曾读过;谋财害命,手下何曾宽赦过孔方兄?“荆溪此辈端不稀,向来吾儿命如丝”,为了给生病危急的儿子看病,我在常州碰到不少这样草菅人命的庸医。“一丸足可杀一命,却道良医逢死病”,孟浪用药伤害生灵,却辩解说良医也会有治不好的病。幸亏有幸请来妙手回春的汉卿先生。“孟君谈笑能起死,吾儿更生一弹指”,与孟君的谈笑间,我儿子就起死回生了,这真令我感恩不尽!今天你来为我送行,“赠别只有七字诗,千万珍重慰相思”。如果说常州有高明的医家,“非吾孟君更阿谁?仓公华佗何必奇”。杨万里盛赞医家孟宗良的医德医术,抨击了庸医不学无术,惟名利是务的行径。
在《送药者陈国器》中,杨万里以东汉名将窦宪和唐代画家曹霸为喻,盛赞自己家乡的医家陈国器“一丸洗空万药者”。他援引典故说,庸医皆笑道旁莎,陈先生拈出便是“玉山禾”。庸医皆笑涧下水,陈先生酌来便是“上池底”。陈国器是身怀绝技的民间高手,他“也只不离神农书,书外别得一亡珠。也只不出岐伯论,论外别得舌一寸”。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师古而不泥古,随机应变;独出心裁,自创临证新法。杨万里自述病情说“旧遭痔疾恼杀侬,新遭淋疾与合纵”。陈国器用玉菌子、绀叶纱和蝉蜕治好了我的病,“平生旧疾蝉壳退,秋风吹落青天外”。
杨万里的族弟,官至安抚使的杨炎正也有一首《赠医士陈国器》的诗:“君不曾三折肱,又不曾九折臂,海内行医称寡二。活人无数不言功,随处得钱供一醉。”诗中描述陈国器的形象,“萧然蓝缕一乌巾,唤作医家湖海士”。他的治疗技术更是高人一筹,“观君用药如有神,问君传方殊不秘。胸中活用三八法,二十四证无不治”。杨炎正患有痔疾,“痔兮痔兮果何物,我老宁堪尔为累。五医十手疗不得,直待君来乞良剂”。陈国器治疗效果显著,“病根一去不留残,胜似并州剪刀利”。杨炎正欣喜之余,用唐代并州剪刀的优良品质,赞誉陈国器临床技能的高超。两位进士诗人共同写诗赞美家乡的“草泽医”,可见杏林高手在民间之不虚。
述病医案
纵览杨万里的诗词,屡屡读到他关于患病的自述。如《去岁四月得淋疾,今又四月,病犹未愈》的诗说,“去岁四月病,如今一岁来。越吟三百日,凉剂二千杯。极痛过于割,通身总是灾”。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症状极痛如刀割,且经年服药不愈,应该是患了石淋即膀胱结石或肾结石。79岁时,杨万里在《淋疾祈祷青词》中说,“虽备古来刀锯鼎镬之刑,未足喻此疾痛惨怛之状”。尽管三医并手,仍然百药罔功,不得不写青词祈祷上天恩免石淋的疼痛。青词是道教斋醮时敬献天神的祷告文书,又称青辞,亦名绿章,是道教与文学的共有文体。杨万里的两篇祈祷青词,可谓是宋代言病青词的代表作。
1163年,杨万里任零陵丞三年期满。归乡途中,他先病腹泻,继而又罹患伤寒。经医家治疗两旬,病情却逐日加重。同行的好友罗仲谋谒请医家唐公亮来诊治,九日即病愈。杨万里欣喜之余,写诗称赞说,唐公亮料病如料敌,用药如中的,“淮阴百战有百胜,由基百发无一失”。就像淮阴侯韩信和春秋时楚国的神箭手养由基将军一样,“老唐脉法明更高,阅人二竖可得逃”。杨万里在《罗仲谋墓志铭》中复述这次患病的经历,“予得病垂死,同行者皆弃去。仲谋独留谒医,亲尝药,昼夜视予,至废寝食”。这首赠医诗,既是一则写实的医案,也是南宋医家唐公亮的小传,文笔朴实,读来却很生动。
医药序跋
除了赠医诗外,杨万里还用赠序这种散文文体,陈述他的医学见解,表达对所熟识医家的医术和医德的赞许。在永州零陵县任职期间,他的老母肺病复发,请来当地的医家郭庆道诊治,很快就痊愈了。杨万里惊喜之余,写了《送郭庆道序》,自己的老母亲得了肺病,请了不少医家吃了不少药,大多“夕痊而朝发”,久治不愈。来永州后,听说郭庆道“于医无所不工”,杨万里便请他来为母亲看病。
郭庆道只给开了很少的药,杨万里母亲服了几天药,肺病竟没有“夕痊朝发”地反复,不久就痊愈了。杨万里问郭庆道,乡贤馈药这么少,疗效怎么如此显著?郭庆道回答:“医不必言也。且子以多贵乎?”他解释道,如果以多少而论,苻坚在淝水之战就不应负于谢玄了。阐发了用药如用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道理。听了郭庆道“医身之与医国,异不异也”的话,杨万里心领神会,书其说以赠之,写了这篇赠医序。
杨万里的《送侯世昭序》《送侯子云序》,写给袁州的医学世家侯氏父子,其家学传承已不啻十世。侯世昭长于诊治奇疾,众医所惊奇未见的疾病,他一见即曰是某疾,“一发药无不愈”。侯世昭对杨万里说,当今医家“不读古医家之书而言医者,殆如子之儒废书而求道者也”。强调医学和儒学相通,都以传承经典为治学的首务。杨万里问道,我听说你经常不药不针,用惊吓的方法治愈疾病,这有什么依据?侯世昭回答:“吾以意也,不废书又不可欤?”从序中的描述来看,侯氏善用惊恐疗疾的情志疗法,留下诸多验案。杨万里在序中称赞他:“子之妙于医,信矣!”
在《送侯子云序》中,杨万里说,古者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盖不久不精,不积不神也”。你的父亲世昭探囊发药,应手而愈,三十年名震大江之西。而你发扬光大乃父的医术医风,实是侯门病家之幸。我有“三勿视和二视”赠与你:吾眩乎疾者的贵贱,勿贰乎招者之贫富,勿芥乎酬者之丰约。要看自己治疗时尽不尽力,临证疗效怎么样?而不在意自己的功名利禄。杨万里在序中强调医德和医技的双馨,勉励侯子云成为良医。
日本汉方医家丹波元胤(1789—1827年)编撰的中医目录学著作《中国医籍考》中,收录杨万里为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陆贽的《陆氏集验方》写的跋。
陆贽(754-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人,18岁中进士,26岁任翰林学士,39岁拜相。42岁时被贬为忠州别驾。他闭门读书十年,搜集整理医方《陆氏集验方》50卷,以解民间疾苦。杨万里跋曰:“陆宣公之贬也,杜门集古方书而已。或曰:‘避谤者欤?’或曰:‘穷而不怨也。”杨子曰:‘宣公之心,利天下而已矣。其用也,则医之以奏议;其不用也,则医之以方书。有用有不用者,宣公之身也。宣公之心,亦有用有不用乎哉?”
陆贽的后人、诗人陆游即仿陆贽撰有《陆氏续集验方》。他说:“予家自唐丞相宣公在忠州时,著《陆氏集验方》,故家世喜方书。予宦游四方,所获亦以百计,择其尤可传者,号《陆氏续集验方》,刻之江西仓司民为心斋。”撰著医方是古代学者、官吏的遗风,至宋代尤为兴盛。如苏轼的《苏学士方》,司马光的《医问》等,可谓洋洋大观。
在中国文化史上,历代文学家的诗歌词赋、赠医序跋等涉医著作,可补医学史的阙如。杨万里的医药轶事,值得从文献学的角度采信。
作者:原所贤
编辑:张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