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行业动态】时间:2022-12-08      来源:本站      

一、中华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要研究中华文化传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华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我们很难一言以蔽之。

         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般来说,中华文化既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也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具体而言,中国的语言、文字、绘画等文化符号,中国人的处世风格及思想理念,以及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都属于中华文化的范畴。

        “文明的冲突”是否存在?

        中华文化在东亚乃至亚洲圈的影响很大,但与东方国家对中华文化的研究相比,西方世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远远不足。而这种现实差异性也直接导致了西方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较低,不理智,不客观,甚至还伴有很多的偏见和误解。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这也是文化传播工作始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亨廷顿认为,后冷战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而在未来,主宰世界政治的将是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

        这个理论无论在西方的国际关系学界,还是中国国内的国际关系学界都激起了很大的争论。按照亨廷顿的说法,不同文明之间终将发生冲突。如果这样,文化传播似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世界总将会因为文明的不同发生冲突。
其实,文明冲突论自身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该理论始终以西方的理念为依托,从西方的立场出发,来谈论世界未来的文明和文明冲突问题,因此难免会存在种种的偏见和失当之处。而结合该理论出现的时间(冷战刚结束之时)来看,也不难理解理论为何唱衰中西文明关系——彼时以美苏为代表两大政治集团刚刚经历了一场关系上的大的浩劫,东西方正处于“水火不容”之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似乎不难理解文明冲突论所产生的契机与渊源。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世界,秉持着和亨廷顿一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中西方文明之间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彼此之间是“鸡同鸭讲”,难以理解的。而越是这样一种情况,越凸显了文化传播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案例分析——以辜鸿铭为例

        文化传播是否是有章可循?在所谓的“文明冲突”的世界里,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有没有成功的案例?

        还真有。古往今来,有一个人在中华文化传播领域做的特别的好,简直可以称之为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传奇人物。并且这个人在近代西方的影响大到不可思议。这个人就是辜鸿铭。

        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可见辜鸿铭在西方世界的重要地位。

        辜鸿铭在西方享有“报界最著名的中国撰稿人”的美誉,他是首位独自将《论语》《中庸》《大学》翻译为英文的中国人。有意思的是,辜鸿铭被当时的国人称之为“封建余孽”,被认为是保皇派。但辜鸿铭的保皇实际上是“守根”,是要保住传统文化、保住中国的精神。

        辜鸿铭的成功之道,对于我们很有借鉴之处——要传播中华文化,就要传播真正的中国精神,而这种真正的中国的精神,就是我们文化传播要挖掘出来的,对外传播的核心内容所在。

        辜鸿铭的所有作品中,《中国人的精神》即(《春秋大义》),是一战前后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

        此书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宣扬儒家文明救西论。该书出版之后,立即在西方,特别在德国产生轰动效应。而这本书算得上是中国学者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不应忽视的早期成果。

        那么,中西文化到底有什么不同?而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西方人难以理解中国文明呢?在辜鸿铭看来,要想懂得真中国人和中国人的精神,那个人必须是深沉、博大和淳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朴。

        为何中国文化不被西方理解?

        辜鸿铭认为,美国人很难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美国人,一般说来,博大、淳朴,但不深沉。英国人也无法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英国人一般说来,深沉、淳朴,却不博大。德国人也不能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因为德国人,特别是受教育的德国人,一般说来深沉、博大,却不淳朴。似乎只有法国人最能理解真正的中国文明,因为这个民族有一种非凡的、为上述民族所缺乏的精神特质,那就是灵敏。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及中国人灵敏,而灵敏对于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明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我为什么要跟大家讲这个呢?尤其是从辜鸿铭的研究中,我联想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观点不能被西方世界认可和接受,其实根源还是在我们把他们当成了我们。什么意思呢?西方人的性格中,没有中国人的灵敏,也没有中国人那样深沉、淳朴和博大,所以我们与他们的交流就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他们无法理解我们是非常正常的。

        也正因为于此,我们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表达讲故事。

        通过辜鸿铭在西方世界讲故事的成功,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文化传播工作的策略与方法。

        首先,做好文化传播要有文化自信。辜鸿铭笔下所向国外宣介的中华文化,无不带有着极其浓烈的民族自豪感的文化自信,

        其次,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需要做好比较文化研究。在受到西方所追捧的思想中,辜鸿铭的“儒家思想救西论”受到的追捧尤甚。他常常从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学的角度对历史事件、文化问题以及儒家经典注解做出创造性的阐释,并形成辜氏独特的文风和译风,这也是其作品被翻译为各国语言、成为风靡欧美、通行世界、经久不衰的原因。而这些也是我们如今从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应该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利用“元宇宙”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讲故事有多种的手段和形式。 除了传统的图文和视频的形式之外,利用VR和AR技术相结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是我们进行文化传播新的尝试。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Facebook更名为Meta这个新闻。为什么改名呢?除了与Facebook深陷各种丑闻难以自拔以外被舍弃以外,按照扎克伯格的说法,新名字更符合该公司对元宇宙的日益关注。

        元宇宙是指在新的网络领域中,利用VR和AR技术的结合,形成一个全新的虚拟宇宙。简单来说,元宇宙其实就是一个虚幻的世界,而且这个虚幻的世界里面的事物,能够让你看到、听到甚至触摸到。

        这个世界的中心将是虚拟现实,一个你可以通过VR头戴式设备进入的数字世界。它还将包括增强现实技术,将数字世界的元素叠加在现实之上,也就是数字和物理世界融合的“宇宙”。

        在元宇宙里,你的数字化身——虚拟化身,可以进行社交、娱乐、消费交易等现实世界的活动。

        肉身不再成为一些体验的限制,在这里虚拟化身的你可以深度参与数位世界,诸如交友,购物,参与任何首映礼、演唱会、艺术品拍卖等活动,你还也可以在这里工作赚钱,进行价值交换。

        这种视听盛宴会让整个人沉浸里面,由原来的听觉、视觉感受外,未来元宇宙产品会增加另外一个维度——触觉。让人的虚拟体验真正地进入另外一个更高的境界。

        文化传播遇上“元宇宙” ,如何碰撞火花?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研究先行,通过研究历史,研究世界,研究中华文化,策划出一批有深度,有厚度,有影响的文化传播精品。

        而这些IP取材应该深耕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中国文化内核并为全球用户接受的文化产品。

        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技术,对策划的内容进行加工包装,在给受众提供文化产品的同时,让他们有机会步入到科幻大片的想象与世界中,创造摸底世界的全新体验。

        总的来看,元宇宙如果能够发展起来,那么带动的产业链不止一个行业,包括AR/VR行业、 3D打印、网络游戏、智能穿戴、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技术都将迎来重要发展风口,而我们的文化传播工作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作者:张晶
单位: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本期编辑:李帛书


分享: